开天第七日
创世之神女娲
抟土造人
自此便有了人日节
人之初,性本善
渡欢庆之时
喜戴人胜
飘艳羽之双翘
扬雅飞美且祈福纳吉
稻粱菽,麦黍稷
露六谷精华
人所培食
居家安乐的时辰
健步疾奔中礼送火神…
正月初七日
生灵之母女娲
缔造众生
世间迎来了人口日
一而十,十而百
吃七宝汤羹
七种蔬菜
演绎节日美食
去除邪祟求医治百病
曰春夏,曰秋冬
今日吃面条
祈求长寿
缠住岁月的双腿
朝夕晨暮中慢步逍遥…
开天第七日
大地之神女娲
引縆绳人
从此便有了人庆节
亲师友,习礼仪
贺欢乐之际
互赠花胜
散丽彩之熠燿
求平保安且积善存祥
马牛羊,鸡犬豕
显六畜生机
人所饲品
七星高照的时刻
挥动筷子中捞鱼高升…
正月初七日
人族之母女娲
普造众生
世上迎来了人七日
百而千,千而万
摊煎饼卷菜
熏天烟雾
铺陈佳节美味
洋溢生机求人寿年丰
曰南北,曰西东
今日要逍遥
出游登高
远望峻岭的延绵
琴棋书画中赋诗吟词…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上面词中三字词,引用来之“三字经”。
农历大年正月初七,是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日子。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是最古老的造物主。在远古开天辟地时期,女娲初创世间,制造世上的生灵万物,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猪,第四天造羊,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马,第七天造人,所以这第七天就成了人类的诞辰日,即“人日”。“人日”的别称有:人日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人胜节。作为古老的节日,“人日”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此节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戴人胜:“人胜”,是一种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形状的头饰,又叫“彩胜”,所以“人日”又叫“人胜节”。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唐代之后,尤其重视这个节日,每到“人日”,皇帝便赐群臣彩缕“人胜”,并登高赋诗,大宴群臣。
赠花胜:每到“人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似人胜的饰品,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七宝羹:人们用七种新鲜的时令蔬菜加米粉做成汤羹食用,称为“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其中五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芹菜(“芹”谐音“勤”,指勤劳)、蒜(谐音"算",指精打细算)、葱(谐音"聪",指聪慧)、芫荽(香菜,"芫"谐音"缘",指缘分)、韭菜("韭"谐音"久",指长长久久)、生菜(谐音"生财",亦指生生猛猛),另外两种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有所区别。有的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吃肉代表"大富大贵",甚至有些地方用水果、蔬菜来代替。
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送火神: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汉族民间信仰和传说中最著名的火神为祝融。中国各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由于地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对火神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正月初七这天,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黄昏时分,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直到燃烧殆尽为止,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摊煎饼:有些地方,民间此日里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等风俗。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