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人的“龙门阵”之一
----- 家乡地名的由来
编者言。
玄耕曰:昌州玄耕者,重庆永川人士也;永川古称昌州、棠城......。
近年来,玄耕在西域遇到很多家乡人,谈及家乡的故事,多有不知,心里怅惘若失,故萌生写点家乡的故事之想法。
一、 永川地名的由来
相传,永川得名于城南门外三河汇碧,水流至此呈“永”字形,故有“永川”之称。老永川人称此处为“三岔河”或“龙门堤”,此处河水清澈可饮,在70年代以前,还是附近居民的饮水点。有诗为证:
北注西倾南控濠①,纵横缭绕胜挥毫。
流成永字三江秀,汇入碧川万顷涛。
风雨不将图籍浸,谿②山应共锦云高。
仓王去后留遗迹,鸟篆千年起凤髦③。
注释:
①濠[háo]:水与"豪"联合起来表示“底部安放有竹刺的护城河”,
②谿:读作:xī 。基本字义,同"溪"。
③髦:音:máo,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鸟篆是篆书的一种,其笔画由鸟形替代。‘凤髦’即凤毛麟角。比喻永川的‘永’由自然造就,人杰地灵,将会人才辈出。“仓王,就是上古神话中造字的仓颉。
二、三河汇碧
这首诗的“主角”,是永川的三条河:玉屏河、永川河(临江河)、东门河(猴溪河)。玉屏河(及文曲河),从真武山北麓绕玉屏、五板桥、玉屏桥流至三岔河。永川河(及临江河),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永川宝峰乡华家寺。自西向东经过来苏等乡镇,至绿阳桥(后叫麻柳河),再经小桥子流入三岔河与猴溪河、文曲河汇合。东门河(猴溪河)从东岳桥沿校场坝、东门依城墙外沿至永川桥后向南,流经塔河坝至三岔河。
三河汇合后,经过龙门堤桥(现名永泸桥),流经卧龙凼,黄瓜山、临江、高滩、聚美等乡镇过江永桥至江津朱杨溪注入长江。三河汇合处在永川城南三岔河,流形正如篆文永字,秀水碧波犹如一幅天然字画,永川由此而得名。这里就是永川八景之一“三河汇碧”。
三、历史悠久的家乡
永川已知最早的一首诗,诞生于永川置县之前。唐贞观(627-629)年间,一位姓李的道士写下了名为《烂柯洞》的五言绝句:“幽楼人事少,琐碎竹阴多。疑是桃源洞,观棋且烂柯。”
烂柯洞的位置,就在永川真武山老县衙的背后,这首诗刻在一块石碑上,在清朝同治年间被人们从烂柯洞发掘出来。从诗中可见,置县前,永川是个桃花源一般安静的小城,适宜道家清修。
昌州玄耕偶然在“地摊”获记载永川景致的一幅字,现录如下:昌州(永川)地形似犀牛,五马归槽好山丘。一出东门龙虎斗,再往南走凤凰丘,东边青龙望城走,南山白虎台了头,南有青狮把城守,北面金鸡绕翠楼,白塔对着大堂口,一股江水往西流。弯弯曲曲西门走,重重叠叠魁星楼,真武山前龙开口,桂山秋月雨悠悠,玉屏茸翠高北斗,三河汇碧把水收,倒挂牌坊瓷狮子,三研就在城里头,九口水井古来有,八角琉璃它第头,九子送锦千年寿,柏树铜子万金楼,城内景致难看透,又将城外说从头。这幅字,概括了家乡景致,让游子难忘家乡的美好。
玄耕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西域登高处,梦回“三河”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