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窗外阴云遮天,寒风呼啸,青山隐隐。我倚靠在床头,刚刚读完《世间曾有李叔同》,透过玻璃窗,看着天上云卷云舒,耳机里滚动播放着《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馀欢,夕阳山外山……"听着,听着,我的思绪不由飘向了远方……
刚刚读完的《世间曾有李叔同》这本书,总体来说,前面布局合理,构思精巧。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故事背景娓娓道来,情节发展层层推进,一点一滴,一字一句,一言一语,把李叔同跌宕起伏的一生勾画得生动鲜活,字里行间,仿佛有个声音牵引着读者,一起走近这个曾经深处乱世的才子。
李叔同的一生,就好像佛教里的一个轮回。儿时,父亲离世,在他懵懂的记忆里,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老僧为父亲超度时肃穆庄严,笃定超然的深刻印象,在人世里的每一次浮沉,漂泊,似乎都在不断地的印证着李叔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一场虚空大梦,一场充满了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的悲喜剧。最终,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皈依了佛门,心无杂念,六根清净,从此,他彻底远离了俗世凡尘的纷纷扰扰。
在他堕入空门前的21天,他和一师的一名同事一起在虎跑寺里完成了从日本杂志上看到的佛食实验,这次实验让他深度体会到了一息尚存,不食人间烟火的滋味。常人看上去的自虐,可是于他确是一次自我修行,21天的修行,21天的反思和追问,他最终想白了,他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安静地走向了自己的宿命。剃度出家,削发为僧,法号弘一。从此,世间再无那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诗词歌赋,金石篆刻,油画音乐样样精通的大师李叔同。
本文结尾文字,细腻缠绵,画面感极强,仿佛一幕幕如电影叙述风格般的画面,不过,虽然感人至深,可是收尾略显仓促,而且情节安排也比较凌乱,此外,出于一名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我在文中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以上几点给这本书打了不少折扣,不然的话,这本书应该会更扣人心弦。
纵览李叔同一生,有几样东西在他的生命里萦绕不开,也挥之不去:身边亲人的相继离世;爱自己的女子自己不爱,自己爱的女子却又无法给他们幸福,先是上海名媛李苹香,后是日本姑娘雪子;还有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和无处施展拳脚的郁闷之情。眼看华夏大地,风雨飘摇。江山易帜,政权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国家有望东山再起,神州大地有望重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是转眼间一切希望再次落空,他的内心深处满是忧虑和失落;"百无一用是书生"恐怕便是他当时内心最真实不过的写照。原本打算凭借一己之力,筹措资金,兴办中华艺术师范学校,实现艺术曲线救国的梦想,为此,他日夜奔忙,呕心沥血,就差临门一脚,不料,北方哥哥寄来的一纸书信,告知他家族破产,让他的梦想再一次幻灭……
人世无常,造化弄人。李叔同最终选择了放下,就像落花,最终还是纷纷飘零追随了流水。他也曾慷慨激昂,满腔爱国热血,可惜自己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空有报国志,却无报国之门;他也曾温柔多情,无奈多情总被无情误,他爱的和爱他的,都在自己的人生最后,黯然收场,满心失望;他也曾心怀理想,期盼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只惜生在山河破碎,军阀纷争的年代……
万物皆流变,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一个人,无论多么厉害,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还是会显得那般渺小,那般无力。面对生死,面对爱情,面对时代的大潮,有的人选择了逆流而上,抗争到底;有人看穿了命运的荒谬和可笑,选择了遁世归隐。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法评判他人选择的对错,我们能做的最多也只是看完他人的故事,再联想下自己的人生,掩卷长叹,扼腕叹息……
最近,我又开始漫思:
在无尽的时空尽头到底是什么呢?
人死后,究竟是不是却有另外一个世界呢?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1) 著名的北大哲学教授,哲学散文家周国平先生曾在自己的书中提到过这样的观点:活一次,和从来没有活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好像1之于无穷无尽的自然数一样,少一个还是无穷多。如果真这么想,还真是细思极恐,因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人又算什么?在恒河沙数的银河系里,我们又算什么?
(2)昨晚,我在今日头条上看梁文道的"生命的意义"的演讲时又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正是人有限的生命长度,赋予了每个人人生的意义,不是么?如果每个人都长生不老,那么人活着可以体验他想体验的任何事,可以达到他想达到的任何地方,那么我们活着就不会思考这些看似无聊乏味的人生终极问题了。
(3)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胡适,他曾在《人生的意义》一书中提到:人生本无意义,所谓的意义,不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定义。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要去向何方?这三个哲学上的终极追问,像黑夜里天心高悬的明月投下来的几缕清辉,时不时地洒落在我的心间,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因为我一直都很困惑这个问题: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我到底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呢?
2018/4/26 8:02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