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一个被身边人、性格测试公认的内向者。
“她不怎么与别人闲聊。”“她不会主动发言。”“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是我脑海里猜想他人看我的想法。
但我不在乎。
1 我们的假想对手是内心的小我
一个过分内向的人,像我,会极度的关注自我。现状、情绪、结果、细节,现有的在乎点,往往使我害怕犯错、害怕暴露缺点,于是在与人交往时,习惯性的隐藏自己的技能,不擅长接收他人的赞美。
“没有没有,我一点也不厉害。”这句话里,似乎暗暗透露着“不自信”的解读。
在3场面试受挫之后,我看了许许多多的面经和求职视频。一天早上惊醒,突然意识到:面试其实是一场自信的比拼,我们与假想竞争者的差距,并非学校、能力、经验,而是对我们当前拥有的、对未来追求的笃定和相信。
自信,源于发自内心的认可。笔下的自我剖析和鼓励之后,勇敢地去接收他人的赞美。改变以往的话术,暗示自己真的可以。
对方:你太强了,这么高强度的运动竟然能坚持下来。——我:哈哈,我也好累,但好爽!
对方:你做的这篇小红书笔记好好。——我:哈哈,谢谢,因为喜欢。
对方:你唱歌很好听。——我:你唱歌也很好听,经常约呀。
2 那不是敏感,是心思缜密感情充沛
不得不承认,在面试的时候谈论自己是内向是有些吃亏的。在老观念里,内向就是羞涩、胆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向与羞涩无关,当内向者在复杂环境的训练下,是可以拥有领导力和社交魅力的。
我们容易察觉到周围人的情绪和状态,并不意味着我们容易受到他人一言一行的影响。
理智的我们,可以在确认自己的需求之后,再做行动。
但我还是不擅长随机应变呀。那就用笔的方式好好梳理,梳理自己的知识,也梳理自己的思考,在持续练习下,脑海里蓄满的思考一定会在某个时候脱口而出。
内向是一种性格而不是一种缺陷。我在表达上有弱点,却仍有机会去攻克。
内向的人向外寻找,会在一次次摸索中找到适应生存规则的办法;向内寻找,会在一次次剖析发现豁然开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