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亲戚,我们一家三口回到我的老家小住。听说后夭庄已是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庙会隆重开幕,很是热闹。早饭后我们便陪母亲去赶会。
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车已无法匀速前行,虽不像前两天南河车流如织、两个小时只能挪12米的光景,也如蜗牛般寸步难行。放眼望去地头以及田间小路上只要稍微有地儿就有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不拘一格、却又错落有致地停放在那里,如同守候着麦田和菜地的卫士。终于看到有一个地方还有两三个空位,却是一对夫妇用绳子圈起来收费的,在家边儿就被收费,心里总是有些不平衡,于是继续缓行,恰好看到一辆车从旁边的小路上开走,赶紧停了过去。儿子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赶会,在外婆家他的眼睛直盯着电视里的光头强,不愿意出来,下车后一看到蹦蹦床、旋转木马什么的,情绪立马高涨起来,欣欣然拉着他的爸爸直奔儿童娱乐区。把母亲送到会场听戏,我欣赏不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处,只是感觉那声音回荡在美丽的田野里,充满了诗情画意。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游逛。
道路两旁一下子傍地而起很多小摊:炸油条的,卖烤红薯、烤面筋、豆腐脑的,蒸芋头、玉米棒子的,卖素包子的,炒豌豆粉、热干面的,卖凉粉的手推车上摆着几个大玻璃瓶,红红绿绿煞是好看,碎糊糊的蒜苗一瓶、醋一瓶、小磨香油一瓶、盐一瓶,尤其是那剁碎了的红辣椒泛着油光勾人食欲。在春节鸡鸭鱼肉的轮番轰炸之后,来一碗搅拌得赏心悦目的凉粉,味蕾如同复苏一般,甚是享受。橘子、苹果、库尔勒香梨码得整整齐齐地等待买主的挑选,而这些寻常的水果并不能入孩子们的眼,他们拿着自己的压岁钱跑向那卖草莓的,面筐里面的草莓色彩鲜艳、青春靓丽。摆地摊算卦的、治脚气牛皮癣的、卖花卉树苗的带着他们的物品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大会捧场。大姑娘小伙子穿着自己最得意的衣服,不时遇到回乡过年、省亲的同学,相谈甚欢。
走近大会的指挥部,我不由地驻足观望,很多人聚集在那里,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是在等着观看大装小装的表演,我也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寻寻觅觅的目的,确切地来说真正吸引我的正是此处。
“百闻不如一见 ” , 将近12点,热烈的鼓声响起来,彩旗飘飘,民警在前面开道,观众们的手机早已调到“摄影”,唐僧师徒、县太爷携家眷粉墨登场,舞狮子,划旱船,骑毛驴……大装小装的精彩表演惊艳了乡村的时光,闪亮了观者的心灵。我紧跟着演出队伍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从头看到尾,连他们到达东边的戏台稍事休息,一个五六岁的小演员累得哭鼻子抹眼泪的镜头都尽收眼底,听说这些演员都是清一色地地道道的夭庄人,不禁心生敬意。
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使他们不辞劳苦全身心投入演绎经典?舞出生命的欢歌,唱出生活的豪情,现代的笑靥今天在这片沃土上绽开了传统的花朵。
“大浪淘沙,真正能够成为经典并源远流长的作品,一是要演绎出当地的风俗人情,二是能够反射出人性。”这是一位教现代文学史的老师当年给我们上课时的原话。文学如此,艺术亦然。在饱览泌阳县双庙乡后夭庄举办的庙会之后,我油然而生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