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我还是二十几岁的时候,一直都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托翁不愧是托翁,简单的两句话就把世间生活的百态都刻画出来的。
但是当我读过一些书,见过越来越多的人之后,我发现这句话说得只是表象,而追踪不幸的实质,却是那么相似。
炎夏过后,就飘来我最爱的凉秋。傍晚,我总是会被室友小C姐叫去河边散步,拒绝了几次之后就不好再找托词了,索性就跟她一道溜溜。为什么这么拒绝散步呢?因为散步就意味着要聊天,而女生的聊天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相对严肃一点的话题可能就是工作或情感了,还好她不聊包包跟口红色号,就还算是可以忍受一场散步。
小C姐今年33岁,一直都还没有结婚,最近失了一场“恋爱”,而这自然也就成为了我们散步的话题。
远处天边,时光流逝一点,楼房顶就戏耍着变幻一些颜色。刚开始还是明亮亮的反着刺眼的白黄色的光,之后就倒映起橙红的云的倒影。我一边享受着这傍晚的馈赠,一边听小C姐叙述整个恋情的开展状况,一边附和着给小C姐评评理。
小C姐与男方是亲戚介绍认识的,已经三十几岁的女人,小C姐唯一的目标就是赶紧找个人把自己嫁掉,所以即使男生的身高长相都没达到小C姐的要求,她还是同意两个人一起交往看看。交往了两个月之后,就已经开始谈婚论嫁。男方有一个八十几平的二手房,但是装修过时老套,小C姐表示如果需要把她娶过门,必须要重新装修二手房或买一套新房。彩礼不必过多,十万以内就可以。男方迫于压力就表示会跟家里商量考虑一下。
在考虑的间隙,小C姐还拎着六百多元的礼品去过男方老家一次,但是男方父母竟然没有给小C姐见面礼钱,男方也没表示要把六百多元的费用退还给小C姐,甚至在购买礼品的时候,男方还暗示自己的嫂子喜欢吃榴莲,让小C姐再买一个大榴莲拎着,不过小C姐并没有照办。
此次拜访给小C姐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阴影,然后开始找男方理论,男方的回复是小C姐计较太多、很难相处。自然两个人不欢而散,小C姐白白搭掉了六百多元的礼品。这六百多元在散步时被反复强调了好几次,并且小C姐的母亲跟哥哥也因为亏掉这六百多元数落了小C姐几次。而我只能附和着骂几句那个男人家庭小气。
再来说说小C姐平时在家的日常,每天都是各种电视剧相伴,早晚洗漱的间隙,吃饭的间隙,不是电脑就是手机在轮流播放着各种爆款流量电视剧。看累了会睡觉或找朋友聊天,实在无聊就会约上几个朋友出去喝酒。她也常常会跟我抱怨自己每个月只赚不到三千元钱,我劝她学习一些技能,这会让工资成倍的增长。她想想又说,那太麻烦了,其实自己的欲望很低,够花就行,只希望赶紧找个人嫁了,然后再生个孩子,最好生完孩子就不用工作了,赚钱靠老公,她负责料理家。
仔细想想,我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过的幸福的就真是少之又少了。
嫁出去的都没那么知足,发现即使两个人共同赚钱还是不够花;
生完孩子的才知道带孩子是比上班要累好几倍的工作;
不要爱情只要现实换来的婚姻不但不安稳还处处糟心;
女方婚前对男方提出各种物质要求,男方家里也希望女方能在物质上有所帮助;
归根结底,不幸的原因都是在缺少智慧吧。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婚姻总是被当做典范被传诵。总结起来,钱钟书的婚姻包含了道德、感情与乐趣,而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智慧。两个人都知道生活就是夹杂着你喜欢的事跟不喜欢的事,不能希望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自己身上,也不能要求对方满足你所有的期待。因为具足智慧,我们就能更理解对方,理解对方已经为了婚姻付出了很多,也会尽全力让对方过的更轻松更愉快。有了智慧还会不放弃自己,不会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对方身上。但凡是好的婚姻,都是双方能达到共同成长、旗鼓相当的。
生而为人,我们怎么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希望自己通过类似婚姻的事情让自己往后的余生都轻松自在呢?这种心态只会让我们不断不断的升起某种期待又不断的失望吧?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就是轻易的放弃了自己啊,我们这么年轻,想要什么,就自己争取来呀!
我想,不幸的生活真的都很相似,都是自己过早的放弃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