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副标题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先说下看这本书的因由。最近我的大脑好像在觉醒,但是很多东西依然糊里糊涂,于是就到处搜集可以让大脑思维清晰的书,搜到了好几本,都买了。为什么都买?1.冲动 2.之前看到一个人分享他的读书方法,“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就把关于这方面的书都看一遍,这样才能真实系统全面的了解这个知识”。于是乎,看的第一本便是《清醒思考的艺术》。有种大开眼界,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作者: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此书是第5次印刷。(关于印刷次数,1.说明此书的经典程度 2.说明此书距离现在时间的远近。)
本书写了52种生活中常见的思维错误,仅分享做了笔记的几个思维错误,余下的请自行选择阅读。第4点几乎是原文,因为最喜欢的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说的话很重要很对。完全认同他们的言论。
1.幸存偏误
概念: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现在的报纸,公众号,网络,书籍都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常常出现的都是某某公司,某某人成功,他们的起点不高,但是通过努力却实现上市,成功,描述的让大众觉得热血沸腾,心里想,既然这么多人能成功,这个项目这么容易成功,那么我为什么不去做呢?但是他们忽略了只有成功者才会写自传,正如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导致只看到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身影,却看不到数不清的失败者走向的墓地。把基本的概率忽略了。
个人思考:时常看到别人可以做到某件事,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却从不去深究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没有看到没有做到这件事情之前一直努力的她。努力并不是付出了金钱就算,你还必须付出自己的时间和专注力以及事前冷静的分析调查,辩证清楚自己是在走一条正确无误的路,并且明知可能出现的后果也不后悔。
还联想到一个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者长寿的反例,让人们认为不需要健康生活也可以长寿,却忽略了真正如此生活长寿的人的概率是多么的少。
不能只看到少数,而忽略了概率后面的多数。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概念:看到游泳健将身材匀称,优美,于是认为职业游泳者体型完美是因为游泳。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材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作者还举了女模特拍广告的例子,让消费者产生用了广告中的化妆品就会变漂亮的错觉。但是这些模特之所以可以拍这个广告,是因为她漂亮,天生丽质。并不是因为用了她们代言的广告产品。
简而言之,我们总是颠倒事情的结果和原因,因而产生错觉,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
个人思考: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某某结果是因为某事造成的,更大的可能是它只是某事的选择标准。
例如:金融行业的人漂亮,形象佳,收入高。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去选读金融专业亦或是选择金融工作。忽略了背后的真实情况,金融行业只会录取本身就漂亮,自律,可以管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的人,还有最容易忽视的一点,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或者说天赋。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能让整个文化瘫痪——请想想邪教的集体自杀吧。
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的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销量最好”就应该更好呢?它背后可能是大众选择的原因都是一样,这个产品便宜或者大家都买。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称为聪明之举。”
个人思考:从众是一种偷懒行为,认为大家都这么选肯定没错,不可能大家都是傻子。却不肯动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这件事本身的对错,抛开其他的影响因素,清醒点,跳出来,从源头想想某件事为什么流行?
现下,我为什么选择一个人来到杭州,相信看书可以改变生活,无非是受了太多的独立闯荡的言论,文章的影响。我真正是想要这样的生活吗?多去看看,想想那些不是选择这样生活的人的想法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不要被大家都追求的一件事,出卖了自己灵魂。
买衣服亦是如此,问问自己到底是真正的喜欢,还是朋友说这件好看,还是导购小姐说这件更好看。拿不定主意时宁愿放弃,也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
4.司机的知识
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司机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一家企业越大,人们就越期望它的首席执行官具有表演才能——所谓的交际能力。一个安静、固执但可靠的创造者是不行的, 至少不能担任最高领导。股东和经济记者们显然相信,一个擅长宣传的人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查理.芒格的合作伙伴沃伦,巴菲特使用了一个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就不懂或只懂部分。
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会非常糟糕。”
结论:请你不要相信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那儿,你别的什么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本书提醒人们清醒思考,换一种表述,是在提倡人们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而非受到各种影响。诚然,不能说所有的影响都是错的,但我们首先得让自己具备识别正确的事的能力,也就是正确的三观。多去看看世界,多看书,多和人沟通交流,见识多了,不断的试错总结反思,自然就能区分了。这条路很长,不要放弃,你将遇到未知的自己。
《清醒的思考》目录
自序
1.幸存偏误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3.过度自信效应
4.从众心理
5.纠缠于沉没成本
6.互惠偏误
7.确认偏误之一
8.确认偏误之二
9.权威偏误
10.对比效应
11.现成偏误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13.故事偏误
14.事后诸葛亮偏误
15.司机的知识
16.控制错觉
17.激励过敏倾向
18.回归均值
19.公地悲剧
20.结果偏误
21.选择的悖论
22.讨喜偏误
23.禀赋效应
24.奇迹
25.团体迷思
26.忽视概率偏误
27.零风险偏误
28.稀少性缪误
29.忽视基本概率
30.赌徒缪误
31.锚定效应
32.归纳法
33.规避损失
34.社会性懈怠
35.指数增长
36.赢家的诅咒
37.基本特征缪误
38.错误的因果关系
39.光环效应
40.替代途径
41.预测的错觉
42.关联缪误
43.框架效应
44.行动偏误
45.不作为偏误
46.自利偏误
47.享乐适应症
48.自我选择偏误
49.联想偏误
50.新手的运气
51.认知失调
52.双曲贴现
跋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