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的闺女回娘家,不用说,总是一件开心事。而且,年纪越大,娘家越亲,越想回娘家。
娘家一般指已婚女子自己父母的家,也衍生有其他意思。已婚女子称自己父母的家。借指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自己最信任的地方,可以不说理的地方。总之,娘家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地方。
年轻时忙于工作家务挣钱,父母身体还好,孩子小,一年回不了几次娘家。半百之后,父母老迈,不得不常回娘家看看。妈妈不是准备了一些唠叨,而是一些她认为好的东西,分散给孩子们,散尽家珍,只剩下满屋子吃穿用度。爸爸已不会张罗一桌好饭了,只能坐着躺着等人喂,连子女亲人都不认识。人之将老倍思亲,看着昔日谈笑风生的父亲成了这个样子,感叹日月如梭,人生易老。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老又病,连抽丝的机会都没了,只有一年不如一年。
怀着这种既高兴又沉重的心情,来往于婆家与娘家之间,两边都是骨肉血脉之情,难分难舍。不知从何时起,这种两头牵挂的状况成了女人的命。
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培养成人成才,却又不得不送出家门,远离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如今,她们不图女儿回娘家拿多少东西,相反,他们会大包小包,送这送那,有时候拿的东西还没爹娘送的多。他们望眼欲穿,多想让贴身小棉袄守在身边。都说女大不中留,是女孩总要出嫁的。一出门,就成了人家的人。老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再无回头之路。偶尔回趟娘家,又会急着走。
时间长了,娘家越来越生疏,曾经熟悉的人和地,陌生得认不出来了。犹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曾经熟悉的长辈们老的老,走的走。英姿风发的当年成为过往,岁月染白了鬓发,压弯了脊梁。一别几十年的娘家,再也回不去了。心中感伤之余,不禁想起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种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与家何异!纵使没有这么凄凉,可也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女人要常回娘家看看。那里有美丽的童年,有孩提时的梦。那里是梦想起飞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曾经的家,最初的家。长大后的女人,心里总有两个家,一个在梦里,一个在眼前。一个渐行渐远,一个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