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那会,我从来没想过相亲这个词;工作后,过了25岁的时候,开始认真地思考过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不排斥不热衷,随缘。身边也有好几个女同事通过朋友或者同事的介绍,认识了自己的伴侣,且很巧的都对对方很满意:说比自己期待的还要好。可见,相亲本质就是:扩大了圈子,增加了命中的概率。
随着年龄的日渐成熟,身边好心的朋友,亲人都断断续续开始给介绍对象。但在整个模式真正开启的时候,进入实战的时候,一来一往的交锋中,我发现:有点疲累,类似审美疲劳的一种?
所以,相亲于我也进入了间歇期。
前不久,看到的那本很喜欢的书“岛上书店”,作者在里面就介绍了自己通过特定网络平台的方式认识男生的,最后跟一位军人差点步入婚姻。虽然最后作者承认,需要能来电的人,而那个人也正是在现实中与她工作往来的书店老板。所以,作者放弃了网上认识的这个人。不管如何,我欣赏的作家也不反对网络平台交友。
网络相亲,于是又被提上我的日程。反正闲着,有认识到人算好,没有也不损失什么的心态让我“跃跃欲试”。
很多东西,想是一回事,真的去做确是另一回事。
按照要求,写个人简介,想要找的另一半的要求,发照片。几个环节下来,我心底隐隐约约有种“轻微的抵触”。好像做错事情的小孩,闷声不敢说破。嬉皮笑脸,乖乖遵守。可面对自己的内心,似乎有点愧疚。读过美妙的诗,遵循过内心的真善美,也努力和生活并肩齐驱,和遇到过的人们以善意相待。爱亲人,珍惜朋友,遇到心动的人知道什么是心动,什么是爱情,也看过很多文章,那些榜样,即使不在最年轻的25岁,但依然不疾不徐从容地面对生活,一切频率刚好,最后也遇到那个想要遇见的他。虽然,人生不可模仿,但我觉得诚实是对待生活的好态度。夹杂着一些草率和恐惧的心去做的事情,应该不是诚实吧。好吧,说开了,我是被周围的氛围潜移默化催着前进的,而我本人也多多少少认了这个逼迫。大学一个宿舍的舍长,虽不算热络联系,但一旦聊起来,每次都是催我结婚。也不能怪她,宿舍就我还单着,其她的要么都快当妈妈了,要么有长久稳定关系即将步入婚姻殿堂。还有,七大姑八大姨自不必说了。特别是我的阿姨,因为妈妈去世的早,这些阿姨充当起我半个妈妈的角色,每次聊天都只有一个话题:有没有对象!?至于老爹,不算催,但也善意提醒过几次,刚开始没放心上,现在觉得他真的老了,也许我有个好归宿已纳入他的一个生活心愿了。我不希望长辈为我担心。
也许,今年是自己心底里愿意真的努力往前迈一步了,稍微摆脱一点随遇而安的心态了。说心里话,其实挺享受单身的状态,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可以做想做的事情,那个心动的人,如果还没来到,那就再等等,不着急。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也没觉得不妥,毕竟网上很多崇拜的姐姐们也是推崇:活出自我,清风自来。
但太过让自己过得舒服,似乎也没那么“厚道”。我想。每个人的资质不同,资源各异。如果心底的直觉告诉自己,太不主流不太好,那就相信直觉吧。相信直觉,多认识人,时间飞逝,毕竟。
回到刚开始,是,按照步骤,一点点把自己推销出去。可真的去做了,卖白菜的感觉在心底升腾起来,悄悄地不那么激烈地,但能感觉到。就凭那几句话,凭照片,就决定了我跟哪些人合适,决定了我曾筹备过的将来要给他的心跳?那些来相亲的都是什么心态的?是真的有和自己一样的真心想遇到可能会有感觉的人还是只是凑热闹,或者根本不管爱情何物?不懂。。。本来,遇到->心动->在一起,是自然过程。但我们活生生把这种美感加上了人为的催化剂,沾染了某种欲望的气息。爱情是美的,但这种美能从相亲中依然诞生吗?不是很确定。
也罢,又回到开始。对相亲:不能热衷也不排斥,就当基金定投,长线规划,放着就行,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我仍相信爱情。也只为爱情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