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一,情绪管理训练从点滴努力开始

爱的误区或假象

“打是亲,骂是爱”。“我都是为你好”但我可以肯定,没有一个人在挨打时内心还能感受到爱意。事实上,挨过打,反而会极端地认为惩罚自己的人是因为厌恶自己,而自己本来就是个该打的坏孩子。认为打即是爱,是一种错觉,是一种借口。大人试图以此来逃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理由。

二,情绪管理训练为什么值得重视?

惩罚≠化解或解决问题

*体罚不但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还会激起受罚学生的愤怒心理,使他感到不安,甚至变得更暴力。

*体罚容易助长暴力。受过体罚的孩子最终有暴力倾向的概率非常高。

“希望教师们能通过本书介绍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法,营造一种更积极而且有意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种努力,让孩子们从老师身上寻找到健全完善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于未来长大成人抱有一种美好的希望。“我一定要做个像老师这样优秀的人。”而不是消极且咬牙切齿地想:“我绝不会成为那种人。”达到这种境界时,老师也会克服所有的压力,从中体验到由衷的幸福。只有在教书过程中体验到这种成就感,才可能摆脱学生人权与教师权利相互对立且格格不入的过激模式。”

感悟:

1.受老一辈的影响,我内心也会倾向“打即是爱,就是为我好”以至于有时也会内心下意识的这样对待孩子。但经过育儿方面的学习,这个意识也在慢慢改变。

2.读了今天的内容对“体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罚会两败俱伤,体罚会适得其反。体罚正如负强化,把负强化改为正强化,以鼓励,奖励改变体罚。

3.读了给老师的这段建议,我会想起与学生们相处的点滴,有些老师认为我对学生们太好了。也许我是双重身份,更能知道孩子们害怕什么,想得到什么。努力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老师,做一名有爱的老师。

4.正如书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和睦的父母关系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孩子的情绪管理训练”应该是开启美好未来的神奇钥匙。努力创造更好的和谐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