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Aron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本能地心跳加快。如果此时,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他会误以为眼前出现的这个异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而对其产生感情。
这种把由于处在危险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错误理解为因对方使自己心动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其滋生情愫,在心理学上划归为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因这种错误的“耦联”生成了多少“彼此”间的好感或误会,数也数不清。因为喜欢歌曲的旋律而认为蹩脚的词必有深意;因为喜欢文本的辞章而为荒谬的义理开脱;因为喜欢相聚的知己而误以糟酿为佳品;因为饥肠辘辘而误以食之粗砺为精细……
这给我们以启示,善造境者,易于关联“彼此”,当彼和此一旦成为彼此,就是相互、就是不分,但这种彼此,是我们想要的彼此吗?
需要翻检“彼此”,做个善鉴别者,窥破“彼此”。先翻检初心,再回顾处境,一般因利害建立的,我们应让它彼归彼、此归此,避免因利尽而害来;因情趣相投的,我们理应加固彼此,实现由此及彼,彼此不分。
这就好了吗?
没有。
细思,这种翻检,以需求代替利害,不还是一种利害心在起作用吗?那应该如之何呢?
既然跳不出利害得失的范畴,那就守住初心,仔细“脚下的吊桥”,做到正确归因;翻检已有的“彼此”,珍惜已有的善果,让“彼此”中的恶不再增长,善得以弘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