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李普曼的时代报刊新闻为主流,虚拟环境存在很大程度由于信息传播方式和报刊受众数量的局限,而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虚拟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为巨大,虽然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方式极多,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例如5G时代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兴起,电商直播带货成为了新潮又高效的购物方式,小红书、抖音等APP也飞速带动了产品销量,创造了经济效益,著名的带货主播李佳琦更是作为“人才”落户上海。
二、案例解析
1.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使得各类技能帖、经验帖、娱乐帖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新闻有了更多角度的信息源。
例如“云南女导游责骂游客购物少”这一事件,起初网友纷纷指责该导游,管理部门也介入调查,涉及的旅行社和导游都得到了处罚。但随后有网友爆出游客最初参加购物游,只花了1元钱。公众舆论随即发生逆转,舆论矛头又指向了游客。这个事件舆论方向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信息传播源多样,传播者基数大导致的。
2.由于网络终归是把双刃剑,在这么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正确性、全面性和内容性都大打折扣。
即使是思想保持独立的人,也很难不被网络上大量的真假难辨的信息误导,从而在虚拟环境中基于成见和想象等因素,产生错误的观点。现如今世界各国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许多网民仍然错误地认为互联网是法外之地,或者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发表一切言论,在有目的性想要引导舆论的人那里,互联网就成为了获取利益或者达成不当目的的利器。
例如微博上有许多所谓的营销号,他们通过发表看似无立场的中立言论,实际上通过配图或其他象征符号、带有轻微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引导人们对此事件产生讨论,引发舆论,甚至引发一些网友通过仅有的一面之辞、信息片段对整个事件或事件主人公进行所谓的不违法甚至违法的网络暴力,对自己的立场和言语不负责任。
再比如《奔跑吧兄弟》中一期的主题:“有时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在信息接受的时间和方式非常碎片化的时代,很可能常常因为一张图片、一个视频片段、一段采访、一篇文章而相信一个所谓的事实。在节目最后武汉大学传播学教师陈铭也说:“人的观点和思想是很容易被改变的,往往很多时候不是被事实所影响,而是被言语所影响”,每个人都应保持独立思考,不跟风不盲从,都不应去成为雪崩中的那一片雪。
3.公众的盲从和不理性是导致虚假信息泛滥的重要原因。
在选秀节目中,也存在这样的舆论风暴,节目组或相关资本为了节目热度不惜通过恶意剪辑去拼凑博人眼球的故事,放大选手言论,形成道德败坏的观感,同时联动众多营销号在当晚同一时间段内参与讨论,引起公众对选手的不满,进而引发网络暴力,而在一周后热度冷却时,节目又在会员版中放出真实情况,而此时已无人关注,也可以说是无人引导公众去关注相关问题,该选手的形象在大部分公众心目中已留下刻板印象,在知道实情的公众中一大部分仍咬住结果不放,不关注事件过程,不进行独立思考,不愿承认自己立场错误,也不愿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表达歉意。而另外一小部分表达“怜爱”等观点的公众也表示当时便没有认为这一选手的行为有何不妥,只不过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就跟风认为事实就是这样,或者表示在当时大部分网民情绪高涨去网暴该选手时,自己代表少数观点的声音无法被看到或是害怕被其他网民网暴。
思考
对于消除虚假信息,即消除公众的盲从和不理性的方法,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也已给出——教育和专家学者的引领。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文章、综艺、影视在向公众宣传理性思考的重要和网络暴力的危害,这一现象的改变未来仍需多方共同努力。“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受到重视,虚拟环境无法被消除,只能无限趋近于现实环境,但能将虚拟环境缩小到什么程度,是我们能够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