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忙碌者的大脑健康课》笔记7
前面两讲涉及到了给大脑挑战的两种当时:运动和学习,今天这讲就是第三种形式的挑战:社交。
如果说把学习比作修路,那社交就是相当于在短时间内同时使用和加固多条道路。社交对大脑还是存在挑战的。人类本身就是群体性动物,只要不是一个人,就存在着交流,会发生社交。在我看来,所谓社交就是怎样个人交流而已嘛!张遇升分析的可详细多了:我们平时在社交的过程中,不单单要注意对方的语气、语言、表情、声调、情绪,同时还要通过对方的这些反应来协调自己表情、声调和态度,也就是分析输入,准备输出,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的交流,我们不清楚对方的性格、对某事的看法,大脑在处理的时候,运转要求就更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往往比跟熟人交流时很紧张。
所以,经常用社交的方式向大脑发起挑战,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降低患病的风险,比如社交面广的老年人,患阿尔斯海默症的风险更低。
当然,也不是什么样的社交效果都会一样,质量越高的社交,对大脑的帮助越大!这里有两个标准:第一,在社交过程中,大脑会被激活,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不会觉得无聊;第二,这段经历会存储在脑海里,未来还能被调用,和新的记忆连接起来。一次社交活动的质量高不高?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在结束后,自己的大脑是否还在兴奋状态,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具体的细节。如果在整个社交活动过程中一直觉得无聊,结束后很快就不记得其中的人物、细节,那这次的社交活动的质量就不一定高了。
那我们要怎么高质量地社交呢?张遇升老师有一个经验:就是寻找增量,激活存量。所谓寻找增量就是要结交新朋友,尤其是结交一些与自己差别比较大的朋友。有些聚会,大家虽然因同一个主题或者兴趣相聚,但大家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历,和这些新朋友交流,社交质量更高。本章中还拿老年人举例:美国的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有一项调查,找了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志愿者,让他们辅导有阅读障碍的小朋友进行阅读,每天大概持续三小时。半年下来后,研究发现,这些老年志愿者的记忆力、意识、反应、情绪都有很大的提升。
激活存量,就是要在合适的时候,主动联系老朋友,激活社交网络里的存量资产,我们在结交新朋友后,时间一长,神经元的链接就会退化,这一行为就相当于是一个触发器,激活了回忆,也让大脑产生兴奋。
最后特别提及了网络社交,现今社会,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社交是否也属于社交一种?是否也有助于我们大脑的挑战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网络社交,甚至用它来替代真实社交,长时间的网络社交,反而会产生负面刺激,心理学有个名词叫社交网络焦虑症,在网络社交里面花太多时间,促进不会带来益处,反而会产生焦虑、抑郁、注意力下降。可能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症状:有时候几分钟没看微信,就觉得很不自在。这就是网络社交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真是的社交才是我们需要的主要场景,网络社交只能作为补充,也以此告诫自己,网络无法替代真实社交,走出去,和真实的人发生真实的社交活动,才对自己的大脑有益!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