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看到封皮,大家应该对这本书并不陌生,《从0到1》源于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2012年在斯坦福教授的一门创业课程。期间,他一个学生记下详细笔记,并把它发布到网络,引来240万次点击率。随后,彼得参与将这份神奇笔记精编成为《从0到1》。《从0到1》是一本教你独立思考的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没有人能手把手教你创新,教你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我诚恳地向大家推荐,闲暇时可以读一读。
第一章 未来的挑战
未来世界进步的方式
从历史潮流来看,未来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进步有两种观点:
一、水平进步,也称为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即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知道了它是什么样;
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
2.两种方式的代表
从宏观层次来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化的典型范例。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物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全球化和科技是不同的进步方式,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存在其中之一。全球化的进步可以理解为:从1到n,而科技的进步,则是从0到1。
第二章 狂欢OR清醒
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1998~2000年的硅谷淘金热,PayPal呈指数级增长的用户带来的高成本,这些例子开始让每个人都慢慢开始用不确定的眼光看待未来。确实,当时的科技发展存在泡沫,人们自大地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从0到1的跨越,然而只是空谈。硅谷的企业家们得出了4点经验教训:
(1)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达的愿景种,否则会使泡沫膨胀;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
(3)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企业家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创新诉求,当碰到一条越少人走的路就会觉得这越是一条应该走下去的正确的道路,这比走寻常路打份工赚份人工来的更有意思。”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三章 垄断OR竞争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商业世界里总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完全竞争VS垄断
垄断企业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其他企业无法供给,谷歌就是从0到1的范例,它在网络搜索领域无人可敌。垄断公司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在静态世界里,垄断者只是收租人,购买者没有选择,这种人为造成的稀缺并不会带来新的价值;而现实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了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这种创造成为了美好世界的推动力。
第四章 竞争意识
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但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竞争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一种观念。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上。
第五章 后发优势
1.未来和现金流
通过比较现金流现值,我们能看出低增长企业和高增长企业的明显区别。避免竞争会帮助你打造垄断企业,但是只有经受住未来考验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即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比较一下纽约时报和Twitter,Twitter在未来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会结束。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
2.垄断企业的特征
专利技术(10倍法则):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得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如Google的搜索算法,具有绝对优势。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他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网络效应(病毒式传播):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如微信。但是这种效应不是一开始着手大规模的,而是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迅速以病毒式的速度蔓延。
规模经济(可扩展性):软件开发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主要在研发,产品可无限复制。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之后大规模的发展潜能,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品牌优势(自我生态圈):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就是对自己的品牌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今天最强势的科技品牌:苹果。
3.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的完美目标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开始很小,但必须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
扩大规模:一旦成功创造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扩展到相近市场,有核心事业逐步往外扩展。如亚马逊一开始主要精力在图书市场,形成垄断地位之后逐步扩展到相近的光盘、影像和软件,最后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
破坏性创新:颇有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曲解了旧事物用所谓的新事物替代,但不宜长久。
第六章 你怎么看未来
1.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未来是阴郁的,但他束手无策。如现在的欧洲。
2.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中国人普遍是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所以中国人喜欢存钱,储备充足,严阵以待。
3.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
在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眼中,如果计划缜密,工作努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美国人是典型的例子,美国梦即如此。
4.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
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只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好,因此不去制定具体计划,属于迷茫的乐观主义者。当今世界充斥这这种对未来不明确却乐观者,如不明确的金融,不明确的政治,不明确的哲学,不明确的人生。
“在一个人人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目标明确的企业总是被低估。你不是一张彩票,你不只拥有自己生命的代理权,还拥有这世界上某个重要角落的代理权。”
本期的解书说产品内容就这些,更多精彩说书,下一期的产品时报,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读书笔记纯属学术分享,部分内容或参考网络资料,不用作任何商业用途。
参考书籍:《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美]Peter Thiel,Blake Masters, 译:高玉芳),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