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未定犹可追 | 未来简史3

未来简史

文/逍影歌

全文共3879字,阅读约6分钟

今天就是全书最后的一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大量篇幅讲完过去和现在之后,终于到了未来:自由主义也遭遇了危机。可能新生了『科技人文主义』主导改造人类成神,也可能由眼下的大数据产生了『数据主义』,倡导“通过数据,了解你自己”。

内容提要:

  • 我是谁?
  • 科技人文主义
  • 数据主义
  • 全书总结

一、我是谁

自由主义遇到了21世纪科学的挑战:人类没有自由意志

以前自由主义还追求着内心的声音,到了当下,我们发现大脑中浮起某个愿望,是因为大脑里某种生化过程创造出来的感觉,这些很可能是生物预设,也可能是随机发生,但绝不是自由意志。

人的欲望不受意识控制,相反意识受欲望控制。如果自由意志确实没有,也就意味着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对脑做出刺激,就能操纵甚至控制人的欲望。书中谈到老鼠实验例子:

科学家在老鼠大脑中插入三个电极,然后就可以遥控指挥老鼠。让它直行、爬梯子、绕着垃圾堆转圈,怎么都行,跟遥控玩具机器人一样。

科学家控制的是老鼠的意愿,遥控指向哪,老鼠不是被迫去那,而是它自己“想去”那里。对老鼠来说,不是被控制,而是“自由自在”,非常快乐。

实验证明,人也像大鼠一样可以被操控,只要能刺激人脑的正确位置,就能产生爱、愤怒、恐惧或沮丧等复杂的感觉。

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美军发明了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器”,俗称“专注头盔”,一戴上,立马可以切断脑里的种种想法,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装备大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战能力和学习能力。这简直是“神器”,想想自己快速写完稿子,想快速学点钢琴,那直接戴上,在高度专注中就可以很快掌握知识和刻意练习。

如果说想学习的是真正的自我,那脑中的其他杂念就不是自我,是一种“副产物”了吗?那“自我”是否存在就很值得怀疑。后来发现,人体中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每时每刻的感受,讨厌漫长的折磨,但是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而叙事自我,对经历的长短没有感觉,而在乎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部分,以及结尾的部分。你看很多老医生,给孩子打针完,要塞一块糖在孩子口中,为的就是利用叙事自我的“峰-尾定律”,让孩子觉得总体感觉可以接受。

体验自我多是感觉,但是并不能表达出来,所以平时的自我认同,就大多数是叙事自我,这家伙比较会讲故事

饿肚子了,会骗我们说为了体检要忍耐一下,也可能是为了斋戒,必须艰苦虔诚,或者是没钱吃饭,生活悲惨。它总是靠着虚构的故事,来欺骗我们生活充满意义。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越是觉得,人类不过就是一台计算机,各种想法不过就是算法而已。外界给个什么刺激,我们就会做出什么反应。有时候我们也会做出一些真正随机的决定。自由意志在哪里?自我仿佛就是幻觉。

二、科技人文主义

21世纪的科技发展,很可能逐渐让人变得愿意接受控制。控制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号称要服务我们的“计算机算法”。

计算机算法就比你个人能够了解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应该让算法替你做决定,自由主义真的是变得没有意义。从现在来看,未来世界可能会有三种趋势:

  1. 人工智能如此强大,人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都没有了,那么政治经济系统就会认为人没有价值。
  2. 也许人类整体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每个人作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
  3. 也许有些个体还是有价值,但他们是经过了生物学升级改造的“神人”。

人工智能继续发展下去,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人类能做,而机器做不了的?我们之前给的答案都是阶段性的,机器暂时做不了。

现在赫拉利给了一个答案:意识。过去这么多年,科学家在计算机智能方面的进展非常大,但是在计算机意识方面的进展为零。没人知道怎么让计算机有意识。这很可能印证了前面的说法,意识也许只是一种精神污染,意识是可有可无的,智能才是必须的。

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一切生物都只不过是算法的集合,除去意识不算,人无非就是一台计算机,那就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计算机在某一方面的智能取代不了人类。赫拉利列举了一些工作,未来可能会被机器取代:

股市的高频交易员、普通律师、医疗诊断、药剂师、艺术创作者……

总体上来看,越是专业的领域,就越容易被取代。那些我们如今看到的斜杠青年,跨领域的反倒是更有生存的潜力。

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人工智能革命也会带来一个新阶层:无用阶级。他们的职业拼不过人工智能,平时做决策还要靠人工智能,基本上他们看起来是“无用”的。这些人会被如何对待?他们的体验有多大的价值呢?他们应该去干什么呢?

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就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的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人生的传统模式,已经被打破,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科技人文主义,要以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己进行升级。其实这个升级已经开始了,像之前美军的“专注头盔”,如果我要写一篇稿子,或参加一个考试,此时此刻有了专注头盔,就可以比别人领先几步。当然,目前还有一些人通过服用药物,来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估计之所以没有大规模使用,也许是有什么副作用吧。

科技人文主义,虽然还叫“人文主义”,也认为人的体验是最宝贵的,但他们关注的,可是“神人”的体验,一种普通智人无法感受的体验,这其实就是进化人文主义的科技版。这或许是一种升级,但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部分感知能力的降级,是科技人文主义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原始到现代,一路的进化我们丢了敏锐的嗅觉、对细节的识别能力、控制自己梦境的能力。神人升级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会丢失一些我们具备的能力。“专注头盔”,让注意力提升,可是以牺牲怀疑能力、容忍度和复杂感情共存这些能力为代价。长时间使用,我们会丧失质疑的能力。

科技人文要面临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是,选择自己的欲望时,究竟是该选哪一个。神人通过技术手段来去除自己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凡是与目标无关的杂念,统统删除,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本不该相爱,这个爱情因为两家对立而痛苦。那么他们是否应该服用某个药物,让自己不爱对方?

如果没有“真正的自我”,又怎么决定该关掉那些声音、放大哪些声音呢?

赫拉利说,技术人文主义这条路走到最后,将会无所适从,他们会再次面临“意义”危机。

三、数据主义

赫拉利更看好的是数据主义,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思想。一切都是数据处理,有了这个思想,我们就可以把一切问题当成算法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万物互联”的网络,它将包含各种算法,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个人,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替我们做出各种决定。

通过数据,认识你自己”,这就是数据主义的口号。想想我们现在对大数据的依赖程度,各种决策都要靠数据分析来判断。所以在当下可预计的未来,我们跟算法的关系也在逐渐变化:

  1. 它是我们的先知。有什么事情就问它一下,但决策权在你手里。
  2. 它逐渐变成我们的代理人,你告诉它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自己去执行,小决策它自己说了算。
  3. 最后成为我们的君主,你一切都听它的就行。

像微软的Cortana、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它们现在是我们的生活助手,在未来我们的许多决策可能就靠它们。它们帮我们去找工作,帮我们去投票选举,规划行车路线……

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信息要流动”,过去我们常说“言论自由”是人的权利,而将来我们会认为“信息自由”会是“信息”自己的权利。数据主义有两个戒律:

  1. 你要跟尽可能多的媒体和信息连接,不断生产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
  2. 你要把更多的东西跟万物之网相连,哪怕是有些东西自己不愿意联网,你也要让它连上网。

数据主义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现代的座右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所以现在你看到了一头大象,第一点肯定是手忙脚乱地掏出智能手机,赶快照张相,上传到朋友圈,再每隔两分钟就查看一下,看看集到了多少个赞。我们正在忙于把自己的体验转化为各种数据,来向自己和系统证明自己仍然有价值。

数据主义,不只是一场哲学意义的革命,而是会真真切切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它总是呼吁我们“聆听算法的意见!”。在你考虑选结婚对象时,或你准备跳槽到哪个企业时,甚至是考虑中午吃什么时,你都可以听从算法的指示。

当然,数据主义也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人类创造了一个全球网络,不论面对任何事情,都以它在这个网络中有何功能来给予评价。一旦人类对网络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就会发现自己到头来也不是造物的巅峰,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会让我们也走上灭绝之路。到时回首过去,人类也只会是宇宙数据流中的一片小小涟漪。

四、全书总结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兴起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书中讲的一切情境,都只是可能性,而非预言。作者欢迎你,运用各种新思维或新行动,来让这些可能性无法实现。

作者提到海量的数据,其实会让人淹没其中,今天,要知道自己该忽略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者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希望我们能常挂于心: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读《未来简史》,你应该用一种保安的思路来盘问:

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到哪去?

这本书为了预测到未来,回到过去,去了解人类许多行为和思维的起源,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来推测未来神人与普通人的关系;了解宗教的演化,来推测未来新宗教对人类的影响。通过研究历史,给我们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选项,这大概是赫拉利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了解过去,才能认识现在,为未来提供选择的余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7,24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81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443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75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58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85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51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112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60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83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63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8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5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90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636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25评论 2 34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蝶通称“蝴蝶”,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国各地大约有14000多种大部蝴蝶在...
    我们的确阅读 1,673评论 0 0
  • 四 鞋匠的生活 自从捡了襁褓中的赖孩,渐渐地林满堂就失去了续弦的心思,一心一意要把这娃养活大,也算有个后。起初,满...
    赵建铜阅读 463评论 0 4
  • 01 亦舒评论:“林青霞,真要命!”三个字,足以盖过香港的美女如云...
    尚妮妮阅读 3,116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