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的孩子一路过关斩将读完了博士,不仅顺利毕业进入了专业对口单位,路上还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拉上了天窗。然后,在工作不到半年后,他/她告诉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已经提出辞职单位也批了,就等办手续了。你可能、也许、应该、能够……是什么反应?
这几年很盛行的纪伯伦那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也许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引: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如果听纪诗人的,辞职这事儿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人生是孩子自己的,让他们自己飞吧,我们别添乱就行了。理论上来说,没人会不认可纪诗人诗中表达的哲理,可要做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如果是邻居、同事、好友、甚至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有这状况,我们可能会这么劝导他们。可如果换成自己的孩子呢?痛哭流涕情绪崩溃伤肝伤肾,找根儿绳的心都得有了吧?!
我做了好多年与人有关的工作,见过不少年轻人一路顺遂,在我眼里他们的父母也足够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不干扰他们的生活。可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一路都在做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没有活出自我。总想着有一天也要交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想去看看。曾经有个年轻人直白的跟我说过:我就是想离经叛道一次,看看我爸妈是什么反应?他们是好像很尊重我,学什么专业,交什么样的女朋友……,他们都尊重了我的选择,但是我也没出过大格啊,我觉得自己还是被他们掌控着的。如果我去做搬运工或者酒保,他们会怎么看?还会尊重我的选择吗?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身份替代现在的自己?换了又会怎么样?
他说:我觉得他们一直尊重的可能都是优秀而不是我的选择。自己终于不是别人口中羡慕的孩子了,他们还会尊重我的选择吗?可是,真的换了身份,我应该也不会太开心。那也不是我想要成为的自己啊。说到底,不是父母的问题,是我自己没找到内心认可的那个独立的自己。
大多数内心住了个“叛逆的小孩儿”的人都没能像他这样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与父母心生对抗。也没有多少父母会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可能住进了个“叛逆的小孩儿”,优秀的孩子内心往往更容易有。能打走这个叛逆的小孩儿的只有——父母的放下,不期望、不控制、甚至不管理。
纪诗人30年代就已经作古,他一定不知道在后来的日子里各种伟大的发明。我们不仅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来与不来且是很安全的前提下,甚至可以选择要用哪个精子和卵子,所以今时今日一个孩子的来到99.9%以上是因为父母的决定。要让大家平静的接受一个事实,在你身边那孩儿并不属于你,那只是你平行的独立个体,比登月可能稍微容易些。尤其在中国这个奉行独生子女若干年、孩子承载了家庭中太多意义的国度。我的孩子不够优秀、不能比自己过得更好是中国父母内心的巨大恐惧。父母不能掺和子女的人生,由得他们自己做主,那是更大的恐惧,天啊,谁知道那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用尽全力,明着也好暗着也罢,控制着他们走向我们所认可的优秀,他们可以在优秀里有误差但一定不能走出父母认可的优秀范围。放下,是特别特别难的一个选择。
可是,不优秀就不是我们的孩子了吗?不是我们期望的样子就不爱他们了吗?换个角度,独立自主也是生而为人最根本的愿望,所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叛逆的小人儿,要摆脱父母、他人的控制。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开这个环,怎么才能放下。至少,作为父母,无论孩子是否有世俗定义的优秀,我们都可以无条件的接纳他们,我们对子女认可的原则应该是善良正义健康向上,而不是任何物质的标准。心里努力这么想,嘴上努力这么说,想着说着,有一天也许就真的放下了,才真的有可能打走那个叛逆的小人儿。
我昨晚认真想了想辞职这事儿发生了我会怎么反应?只要她不花我的钱,我应该会继续我平静的老年生活,这本来就已经不应该是我要参与做决定的。但结了婚总该跟老公商量过有共识。如果她跟老公都没商量过,可能需要微微忧虑一下她的婚姻状态,找机会聊聊探探底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