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喆 )
致父亲的一封信
我敬爱的父亲:
您辛苦了!
此时此刻,您或许还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走访、调研、在沟谷中穿梭;或许还因身为帮扶工作队副总队长,奔赴各个工作队员的驻村处,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关心他们的境况,解决他们的困难;或许还坐在老乡家里,嘘寒问暖、倾听疾苦,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想办法、找点子……无论您身处何地,请小憩时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封信,接受我对您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挚的祝福和最热切的期盼!
作为您的儿子,我有幸见证了中国“精准扶贫”这一伟大战略的一角。自从您2019年5月作为敦煌驻秦安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参加到扶贫工作中,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这期间,我从您发来的视频里、照片中,得到了我的管窥蠡测。您初到秦安县胡河村时,就发来了当时的照片,包括当地泥泞的道路、困难的吃水条件与偏远的地理位置。彼时的我,已然被照片上的情景所震撼,将脑中一切用于形容艰难的词筛选了一遍,也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可是您说,这些即将改变。此后的十四个多月里,照片上的情景慢慢发生了变化。就在五天前的7月31号至8月6号我和妈妈坐了13个小时的火车,走了1500多公里的路,在胡河村和您一起生活了7天,亲眼见证了变化:以往一下雨就能将鞋子“吃掉”一半的泥泞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危险的崖边陡桥上,出现了防护栏;过去光秃秃的广场里,慢慢地不仅仅有了漂亮的花坛,还有了现代化的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这些事中的哪一件,不是以往的“老大难”问题?可是您说,帮扶工作队员不能怕难。道路泥泞,您当参谋出点子,帮助村里引来项目做硬化,铺上水泥路面,陡桥危险,您争取到资金加装防护栏;老乡吃水条件困难,您助推村里联系自来水公司,实现家家通上自来水;老百姓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您联系到您的学生企业爱心捐助运动器材、广场舞音箱……
您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我们心里是有怨的。怨您的身影在家里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少;怨您和家里的通话时长越来越短,开始的嘘寒问暖到最后变成了“我在入户呢,先挂了啊”;怨您“见异思迁”,有了工作,就再也想不起身边人了。
但是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也懂,为了“大家”的富裕安康,您选择了暂时委屈我们。除了懂,我们全家人还满怀感谢。感谢您不辞辛劳,无怨无悔的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感谢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村民们为了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感谢您所做的努力,让共和国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做到“一个也不能少”。我们全家人要对您说声:中国有像您一样的帮扶干部在,真好!
习总书记说过,“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坚定的相信我的父亲您会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在今后的帮扶日子里,一定会让鲜艳的旗帜在精准扶贫一线更加高高飘扬,一定会让党徽在风雨洗礼中更加熠熠生辉!。
我也一定以您为榜样,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学习,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本领,不辜负您和全家人的期望,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希望父亲您在异地他乡的每一天,都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休息,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安全。我和全家人都等着您凯旋的那一天!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张喆
2020年8月11日
给克德同学点赞
给侄儿张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