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间关于找出1%最有价值信息的6点建议

胜间关于找出1%最有价值信息的6点建议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信息的汪洋人海中。在这些多如潮水般的信息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有助于我们充实自己生活的有用信息最多只有1%左右。

于是,我们需要像在河里淘沙金一样,找出这1%的有 实际意义的信息,并把它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积累起来。

但是,如何找出这1%的信息,不同的人在效率方面会 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有人知道如何寻找,而有人却不知道如何寻找。

建议一:掌握“框架力”

我们通过感官随时在获取新的信息。但是如果我们获取的信息只是停留在最初的素材上,那它就只是一座简单的“信息大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与其让我们人类亲自动手去找素材,不如交给google去做, 效率无疑会高出许多。

那么,我们人类到底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是从这座信息的大山中找出不同信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辨别出你所得到的信息意味着什么?如何让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而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具备一种洞察信息本质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叫做“框架力”。

无论我们是在和他人对话的时候,还是闭门读书的时候,抑或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需要随时制作框架、使用框架,我们需要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整理信息。

在这里,我所说的框架是指“依据某个目的进行整理的思维框架”,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思维的抽屉”。这个框架提示我们对于信息应该如何建立主轴、如何进行分类、如何区分不同的情况,还有如何安排整理信息的场所。

这个框架提示我们,当信息进人到我们的大脑时,我们 要随时给它们贴上标签,区分它们的类别,并把它们保存到大脑中符合这些信息类别的位置上。

这里有几个具体的事例可以帮助你了解什么是框架。例 如我们写文章时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手法就是一个非常容 易理解的框架,商业用语中有3C策略(英文分别是Cus-torner、Company、Competitor,即顾客、公口J、竞争对手) 以及市场 4P (英文分别是 Price、Place. Product、Promotion, 即价格、渠道、产品、推广)等等说法,这些也都是框架,是思维的框架。

还有,围绕某件事情,我们常常会对各种情况分门别类 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形成诸如“7个习惯”、“3个法则”等 等条目,非常便于我们理解掌握。这里的“7个4惯”、“3个法则”其实就是框架,框架在这里已经在起作用了。有关 本章的内容,我也用了 “6项技术”的形式向读者朋友们提 供了框架。

在企业里,-个业务员利用3C策略的框架,就可以 轻而易举地把信息分成该公司相关商品的信息、相关客户 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等,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分类。

利用市场4P的框架,企业员工也可以分析出该公司的 产品和服务等为什么会劣于他人的原因。还奋,当市场上出 现了一种深受欢迎的新产品时,利用框架也可以分析了解该 产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

前人已经开发并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框架,当 我们利用这些框架的时候,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 心,那就是我们必须亲自构筑新的框架。许多时候,你会听 到别人用图解的方式或用说明书对某一商品或事件进行说 明。在这里,图解和说明书其实就是框架.当你接触过数百个以上的框架后,你会发现,你的信息收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时且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构建框架。

28岁进入麦肯锡公司时我尚不具备的“框 架力”

我真正意识到框架力是在28岁进入麦肯锡公司以后的事情。我想,阅读本书的众多朋友在平时的信息整理及曰常会话中一定也没有使用框架的习惯。

我刚进入信息处理的专业集团麦肯锡公司的时候,同事们总是指责我,说我的话听起来非常难懂,散乱而没有条理。他们还议论说我说话的内容其实很有意思,但是却不能作为有效信息发挥作用。

同样,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麦肯锡的顾问能做到随时整理信息并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

尚不具备框架力的我刚进人麦肯锡的时候,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都惨不忍睹。因为在进入麦肯锡之前,我只有专心做会计师及从事金融业的经历,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框架这个 概念。所以不要说自己思考并建构新框架,就是连如何使用框架我都不会。

就在我为别人难以理解我的话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次我对一位大学一毕业就进了麦肯锡的资深女顾问说起了我的烦恼。记得当时她是这样对我说的:

“在麦肯锡,没有框架的会话与家庭主妇或工薪阶层的闲聊没有区别

对呀,我的问题就在这里。当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确实没有框架意识,我的话对于听者来说不过是闲聊。现在我知道了原因,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八成。

之后,由于我意识到了掌握框架力的重要性,很快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收到了成效。

一是学会了区分有用和没用的信息;

二是学会了区分好和不好的信息;

三是学会了对信息进行因素分解;

四是学会了区分有实质性和无实质性意义的信息;

五是学会了以已有框架为基础,制作新框架。

麦肯锡有一本汇集了各种框架的基础指南,我每天都会借来看这本指南。当我记住了大约200个左右的基本框架 后,终于可以胜任顾问的工作了。这是我通过数量的增加最终实现质变的一个实例。

也许你会问,怎样才能获得框架呢?实际上,我们的周围框架无处不在,许多信息也巳经根据框架完成了归纳整 理。只是没有人明确地说出框架这两个字而已。

例如,对某个人群进行培训指导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一 个非常有名的“skmxwm”的矩阵[根据接受培训的对象 是否有意愿(wm)和技能(SkUl),用2x2的模式进行分 类,并根据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别制订培训内容的 方法],这就是一个框架。最畅销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 7个习惯》屮的7个习惯也是1种框架。还有报纸的排版格 式也是一种框架。报纸要根据一定的格式(框架),在纸面 上编辑每篇报道,然后再-一发送到我们读者的手上。如果 你真正理解了框架的概念,那么在你身边框架的范本要多少 就有多少。

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框架。“框架”有 很多,也很有用。我们利用框架可以把各种信息捆绑起来, 从而有效地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

关于框架的具体使用方法,肴两本参考书很值得一读。

•斋藤嘉则著:《解决问题的行家——“思考与技术”》

•斋藤嘉则著:《发现问题的行家“构思能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学习前人的框架,这个很多比如目标的SMART框架。

建议二:利用“潜知力”积累经验

有了一定程度的框架力以后,即使你没有足够多的信息,照样可以整合出一个大概的信息框架。但是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朋友的是,要鉴别出有效信息,单凭这一点是不够的。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一个专家,那么除了你用自己所具备的框架力去处理你所属的领域的信息外,你还必须大量地积累经验,以应对只是依靠框架无法处理的信息。

以商品开发为例。商品的开发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从设想到概念的形成、样品制作、市场预测,最后才能进人流通。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框架非常繁多。为此,如果一个企业若能依据框架开展工作的话,那么在定程度上可以实 现效率的提升。

但是,当你有了一个设想,你用框架去分析该设想时, 得出的结论却有可能是该设想并不可行。这时,你不能急于放弃这个设想,因为很难说这其中就没有特別的亮点。而要 找出这个亮点,除了框架,你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你的 “第六感”,所以在掌握框架力的同时,你还必须同时培养你的直觉。

其实使用框架的过程,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进行取舍,最后留下本质的时这样的分析、取舍本身,实际上仰仗的就是你的“第六感'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培养你 的“第六感”,这种感觉就会转化为“潜知力”。相反,如果你对“潜知力”毫无所知,只是单纯地依据框架,例行公事 般地开展工作的话,那么很快你就会对信息的收集失去兴趣,同时还影响到框架力的提高。

所谓的“潜知力”是超越框架的一种能力,是基于在某 一领域的K期经验积累,是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大脑黾酝酿 并产生的新的洞察力。

当一个事物脱离了框架范畴的时候,怎样才能收集到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潜知力的职贞。只要你有了潜知力,那么在收集或输出信息的时候,就能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了。

10多年来,我一直以某种形式书写文章,并通过向顾 客说明文章的内容,由此得到等价的报酬。这10多年的经 验让我在书写文章的方面,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潜知力”。

关于文章的写法,框架给出了许多非常有用的方法。 如:大纲、逻辑思维、概要的基本要求等。当然,我在写原稿时,一定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框架。而在此基础上,对着电脑敲打键盘时,脑海里自然而然会出现 一些超越这些框架的想法。这就是潜知力的一种。

例如,在书写的过程中,除了使用1、2、3、4等来表示条目外,在毎一篇文章中,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 的文体来写、需不需要引用事例、取什么样的书名更简单直观等等,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有关写文章的技巧及想法。

电脑只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完成作业,而我们人类由于具备逻辑能力中的框架力,所以对于最基本的信息收 集,我们的直觉是电脑无法实现的。一旦我们具备了把隐藏在大脑深层的潜意识调动起来的潜知力,完全有可能生出更新的能力。

什么都固执于框架就不好了,还要有超越框架的思考。

建议三:具备“抗失敗能力”

继“框架力”、“潜知力”之后,第3点建议是要具备 “抗失败能力”

我进入外资银行从事营业员工作的时候,例行事务几乎 要花去我整天的时间。而实际上我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整理 资金现状、与伦敦交换信息、向其他部门提供利率等。我的 前任、前任的前任,一直都在重复这种千篇一律的例行事务。

我对这样的工作现状很不满意。于是在得到上司的同意后,我开始思索每一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不改变工作的的前提下, 我改进了我的丁作方法。

•对于资金现状的管理,我从以往的手工整理形式替换成了整个部门可以共享的excel处理方式。

•向法务部提出中请,获许可后把以往用电传(当时还有)进行交易的方式改为邮件归档管理系统的方式。

•把以往利用电话向其他部门提供利率的做法改换成每 天一早发送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只有在利率出现变化 时,发送追加信息。

这样一来,以往需要整天时间才能完成的例行攀务锐 减到一天只需花2小时就可以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改进, 每天出现错误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不仅我们自己的部门满 意,相关部门及顾客的满意度也上升了。

这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个事例。还有做家务事,各地域社 区之间的关系也都一样。总之要养成随时利用框架进行思考 的习惯。学会思考过程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有没有其他可以 替代的方法?思考如何才能用更少的付出得到同样的结果? 等等。

不要怕失败,关键是不要在乎什么面子。

建议四:共享“最佳实践”的学问

掌握有效信息的方法还有一种,叫“最佳实践”。

所谓“最佳实践”,是指来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最好的方法、做法。例如:丰田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最 佳实践的积累。

有人通过向他人请教其以某种形式实现的“最佳实践”, 来建构自己收集信息的框架。当然你不一定要照单仝收这种形式的学习方法。但是“最佳实践”作为鉴别标准,判断哪 些是1%的有效信息,哪些是99%的无用信息实在非常 有用。

我34岁才开始做证券分析师。通常,做这个工作的人 都是大学-•毕业或20岁出头就开始的,所以我开始这个工 作绝对算不上早。也因为这样,在最初的平年时间里,我一 直努力搜集最佳实践的方案。

首先我请自己的助手尽可能详尽地告诉我迄今为止被认 为是一流的证券分析师们的做法。如:某著名证券分析师的 工作风格是怎样的,对于信息他是怎样进行管理的,信息的 输出又是怎么做的等。

艽次,我利用中午的时间,和工作上成绩突出的分析师 前辈及营业人员共进午餐,尽可能地向他们请教他们各的 做法。

就这样,在听取了 20多个人的经验后,慢慢地我也建 构起了我自己工作方法的框架,并逐渐固定下来。就这样, 我逐渐地掌握了哪些是根据顾客对象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 的,哪些则是对所有的顾客都适用的同定模式等。逐渐地, 我能淸楚地沿出不同人分别以仆么样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特 长,并努力把它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像这样,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这叫“反思”, 要不断反省自己的做法。

往往有很多人觉得问别人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或者觉得这样做会给别人添麻烦,总是犹犹豫豫地抹不开面子向他人请教。但是,要知道你通过请教他人,你的工作效率会大 大提尚。而你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使你自己变得轻 松,也可以使他也变得轻松,而乱还会使整个组织机构变得 轻松。只有当你自己了解了这点,并让对方也了解了这一 点,我相信任何人都会很乐意帮助你。所以善于向別人学习 最佳实践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向你这个行业的高手请教,显而易见,这个是高效的办法,比读书还要高效。

建议五: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

下一点我们应该掌握的是“扬长避短”。

至于如何掌握潜知力的问题,我认为与其想一口吃成胖子,同时学习5个、10个等众多领域的东西来积累潜知力, 不如先确定1、2个领域,进行深人的学习、积累,当你彻 底掌握了这1、2个领域里的潜知力后,再逐步应用到其他领域。相信这样做的效率会高得多。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里做得非常出色,那 么他学习、理解其他领域里的东西也会比常人快。我对这种 现象的解释是,因为他在那个领域里已经掌握了抓住本质的 技巧。

我能有这样的想法,得益于我在20几岁时的一位前辈的教诲。当时我连自己的专业领域究竟是什么都搞不淸楚, 只是被动地等着别人交代我做事情。这时.麦肯锡的女性前辈们告诫我:“不要接受太多的工作”。

学会做减法

我想任何人都会有一张“To do list"(要去做的事情清 单)的明细表,上面罗列了必须做的事情。

然而,面对要舍弃的事物,非常重要的一点却是整理出 "Not to do list"(不要去做的事情清单),也就是整理一份不可以做的事情的明细表。如果一个人在放弃某些+该做的 事情上表现犹豫不决,那么他就无法专注于做他该做的事情 上。在思考最好专注于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之前,首先想到什 么样的信息是杂音、是无用的,才能更快地接近事物的 本质。

关于“不要去做的事情”,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很注意的。

•冈为抽烟既浪费时间、金钱,还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加之对身体有害,所以不抽烟。

•因为喝酒既浪费时间、金钱,还会影响注意力的集 中,加之对身体有害,所以不喝酒。

•因为睡眠时间对于整理信息来说非常宝贵,所以不减少。

•因为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会加速大脑的退化,所以不 大量摄人高热量食物。

•出租车会导致运动不足和获取信息渠道受阻,所以尽可能不乘坐出租车。

•不做没有必要做的事情。

与其思考什么是有用的,从而增加要做的事情,不如减

少不必要的事情,以免这些事情在你收集信息的时候拖你的后腿,这样更容易提高效率。

不做不必要的事情。

建议六:不吝惜购书费用,多读好书——网页盛行时代非读书不可的理由

最后一点建议是关于读书的方法。

要想抓住1%的有效信息,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读书”,要尽可能地多读各种各样的书。当然,今后,网页、影像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我们获得信息的 渠道会越来越多。但是在现阶段,只要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 “文字+纸”的黄金组合的媒体,书依然是最能体现时间效率的一种媒介。

为什么阅读书籍可以更轻松地找到有效信息呢?我总结 了以下3点理由。

•理由一:书是从众多的书稿中经过严格挑选和编辑后出版的,所以其内容一定非常有价值。

•理由二:大多数情况下,书是作者为了实现我价值而写的,他们并不看重经济效益,因而价格便宜。

•理由三:书的目录清晰,便于携带。

读书帮你高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先来看-看理由一。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书本上的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不同。 无疑,通过网络査看信息非常方便,但是一方面你不知道发布这条信息的人是谁,另-方面出现在网页上的信息都没有 经过评议或确认。所以一旦你输入关键词,你会惊叹相关的信息竟有如此之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不仅鱼龙混杂,而且基本上都不是你所需的信息。

而书本则不然。通常一本书的文字数大约在10万〜12 万左右。但是为了考证书中的内容,相关人员所耗费的时间 却是漫长的。

首先是策划,然后要经过构思、确定目录,再着手创作 原稿、制作图表,还有经过校稿、排版,最后才出版和发行流通。这一过程需要很多人的配合,简直就是一门艺术。

当然,我不能断言说出版的书籍中没有质量低下的书。 但是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书都有它的闪光之处。不仅如此,你还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于和你完全无关的先驱者或领袖的书中,也能接触到已故的或异域的人士。

不管怎么说,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获得信息或研究信息是有限度的。但是如果你借助了 “书”这一媒介,那么由于 书经过了很多人的手,所以自然而然地你也就接触到了许多人的想法、信息和意见。

而理由二则告诉我们,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像 这样被严格甄选出来的难能可贵的信息,只要你想要,最 只要花几日元就可以买到。而这儿千日元是我们工作1、 2个小时就可以得到的金额。也就是我们2小时的劳动成 果,就可以得到作者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完成的信息。

那么,书为什么会如此便宜呢?

写到这里,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其实一个人写书与其说是为了赚钱,不如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人,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书则是得到别人认可的最为简便、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通过写书获得稿费、版税并非他们的初衷。通过 出书,“对他人有所帮助”才是回报给他们的最高奖赏。

至于最后一个理由,从技术上来说,把一本大约250页的书的内容贴到网页上完全可能。但是,在小小的显示屏上 靠移动光标读完整本书非常麻烦。而且当你看到后来,意识到前面有一些重要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核实或记忆,这时 你想往回找可比在纸质书上找麻烦多了。正因为如此,纸质这一媒介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后,依然作为信息流通 的主角时顽强地继续生存:,而且这个主角的地位在短时间 内也不可能让位于电子图书或其他媒介形式。

书与无偿的无线电视、网页及几百口元一本的杂忐相 比,其成本相对要g高。所以我想有人买书的时候,可能首先会考虑这本书是否有必要买。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考虑 到能够快速得到优质的信息,实在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比书更 有效率也更便宜的了。

当然,我也知道有人并不习惯读书,也有人读书速度很 慢。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建议你先读一本可以帮助你 读书的书,听…个影像阅读之类的速读讲座。

无疑书是传递高质量信息的媒介,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是好书。

我每个月要买50〜100本书来读。但是读完后觉得非常 好的书,或者觉得从中又学到了新东西的书最多10本里头有1本,有时甚至连1本也没有。

我知道一下子增加预算用来购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用其他方法增加接触书本的机会。 如:和他人交换竹籍、上图书馆借阅等等。

总之,重要的是“大量接触可能的好书”。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好书,而这些好书中的信息又会在以后给我们带来几十倍的好处。

书比网页是更好的提升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