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去年走的,走的很突然,因临近新年,丧礼办的很急促,吹吹打打了两天就入了土。
从震惊到接受,大家很快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该吃吃该喝喝,丧礼一过,立马调转头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今年85岁了,第一次听到他完整的生平简迹是在他的丧礼上,我们一群人或跪或蹲在灵堂前低着头听那位做法事的老先生咿咿呜呜的念着,事迹平平无奇,听着听着思绪就飘远了,虽然没有全部听清,不过这位老人的一生还是在我脑海中拼凑出来,这是很多人农村老人相似的一生。
老一辈的农村人都是在地里刨吃食的,从少年开始就是家里半个劳动力,及至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更是甩开了膀子拼命干,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只为给自己阵营多争夺一点战利品。长期的身体消耗,让他们在50、60岁的年龄看起来像个70、80岁的老头老太太,健壮的身体似乎在一夜之间萎缩成一具空荡荡的皮囊。然后慢慢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看不见了,腿脚走不利索了,甚至瘫痪在床了。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看临终关怀纪录片时,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说,中国人只学会了怎么生,没有学会怎么死。我们常常回避谈论死亡这个问题,更不愿面对老年生活,不听不看,生命仿佛就可以直接从年轻过渡到逝去。
在农村,70岁以上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坐享其成”,只是年轻时过度劳累落下的病根,在这个时候都发展成大大小小的疾病。
孤独是留守老人的常态,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了,大家都去了离家更远的城市谋生,房子稀稀拉拉的立着,大都落了锁。
一个人独自在家,如生活尚能自理,自己可解决一日三餐,虽然除了吃饭睡觉,搬把小板凳在门口一坐就是一天,但至少时光还是安宁的。之前有看到报道说很多农村老人因为不堪疾病折磨服药自杀,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照顾时子女互相推诿,无人愿意照料,与其被当成破麻袋扔来扔去,还不如自我了断,这应该是对死亡最绝望无奈的选择了吧。
我是农村出来的,在看到听到很多令人心酸的例子后,对自己提出一个疑问,“如何有尊严的度过老年生活,直至死亡?”农村留守老人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明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