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是我很喜爱的心理作家之一,从2008进入心理学以后,读过有触动的书,有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把心理学高深的理论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学习到很多。十几年来的心理学学习经历来看,那时也只是看懂字面的意思,现在再翻起《为何你总是会受伤》这本书,(偶然从书架上拿起,年底岁末是立flag的潮期,呵呵),是作者的进步,还是自己的迭代,专业知识的积累?总之能够融会贯通看和联系现实了,每天录制音频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感悟不吐不快,还有007的写作目标放下已久,那就从今天开始捡起来吧,毕竟立了新一年的财富目标,要努力*三倍,那就从看书、读书、写作、绘画开始吧。
《婴儿期的失控》章节提出来关于善恶的概念,让我的心灵受到创击和触动。
而我从小时候建立的信念,好人、好事、好念概为善,反之则为恶。
反观疫情下各种人的各种反应,失控让人失去“安全感”,引发“生存焦虑”,甚至是触动死亡恐惧,存在于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动力启动,到处蔓延的都是关于各种负面的信息和评论满天飞。
这也是失控而带来感受到“恶”的部分吧!
最近老家回迁房的事,也是时时扰动自己,改户型、延期分房、车位为人防车位、多了公摊、交房时间不确定,督促交房款等等一系列不透明的情况,三年该住的房子五年了结果还没住上,居民抱怨连天,各种投诉……
这也是失控吧,每个人都认为我很重要,所有部分都应该听我的,当事实不是如此时,会有更大情绪出来,当然我也时会掉入情绪,不过学习还是有用的,觉察、换位,一念之转,心情便不同!
妈妈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的人格成熟状态,她生长在姊妹兄弟八个的家庭里,妈妈说姥姥姥爷没打过她,我想一定是她早早就懂得了察言观色,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吧。
妈妈只上过识字班,所以对于文化和文化人的崇拜可想而知,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和妹妹读书,这句话感动了我很多年,农村女孩的命运有时候就决定于父母的一念。
妈妈喜欢教我们,可我们大多数时候听,当然也会有自己意见的时候,这时妈妈会很生气,这样的失控是妈妈感受到了,如果不听带来恶的后果,真发生时,她就说你看,谁让你不听我的话的,活该……
一路走来,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不同,就像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花期和香味,不同的果实有不同的味道,所以我们的三观不同,面对同一个事件的心智模式和行为应对方式不同,多读书、多体验,扩大心灵地图的疆域,生命的宽度、深度、高度不同了,才有对自己更大的允许和接纳,共情和理解,然后才会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哪有“善”“恶”?那是一种感受和评价,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差异之大。
NLP中的前提假设之一: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经验有限,知有涯知无涯,你会发现越成功的大“家”越是谦卑,就像成熟的稻穗总是出低着头。
中国海文学院的冯铮老师,是我敬重的心理导师,他说“抛入未知去体验”,未知的恐惧让我们固守,不离开家,不离开熟悉的圈子和行业,而未知里有挑战,也有神奇的机遇和奇迹,经历的“酸甜苦辣咸”,就是最大的财富,体验是最大的资源,看百变不如尝一口。
安全不是什么都在我的期待当中,我们都不是神仙,而是有什么就接受什么,体验就好。遇山爬山,遇河过河,我有资源可以支持我度过,没有,我也可以生发出来资源来面对和解决,心安处处是家,心善各个都是好人。
失控时说明是成长的契机来了,因为过去的经验无效,需要给心灵的CPU装上新软件了,迭代升级优化,人生就是一路降妖打怪的取经路。
一路畅通路灯行,失控就红灯停,修整、修养,就像疫情前期的封闭隔离,现在阳康了,可以好好的出门搞搞事啦!
把自己活成动词,做事,听老罗的(我妈也姓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