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成,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需要追溯到人生命的本质问题。
人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由超越,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生成的过程。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生命的本质在于生成,只有不断超越人才能达到认识“大全”以及“存在”自身。生成有静态(表现为习惯)与动态(表现为超越)两种形态。习惯为“生成”提供前提,而超越就是生成的途径并且要达到的结果。
二是在教学上的生成,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往实现的。
作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生成、自我选择和自我完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和认识堆集打包灌输给学生,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敞开心扉进行对话、相互作用的一种交往活动,注重情感、需要、价值观等心灵深处的交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是在教学内容的生成,重视人文精神的“陶冶”。
注重从人文科学的学习达到对人的“陶冶”的目的,从而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生存现状,有助于形成新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引导,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或知识的本愿理解,导向事物的本源。
四是教育目的---培养“全人”,自由生成和灵魂的唤醒。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位、多维度发展的人”,而不是兼具各艺,只擅长所学技能或某一思维的人,帮助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成为顺应其天性发展的鲜活个人。
五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自由交往的过程。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通过本真的教育,个体将自我心灵深处自由地无限地敞开,个人的发展因此有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二)教育的方式
教育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与苏格拉底式(产婆术)教育是三种流传已久的教育方式。
一是经院式教育,对教师而言,只需照本宣科传授知识,具有任意替换性;于学生而言,只需死记硬背现成知识,学习现成答案或结论,具有愚昧性。
二是师徒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师具有无上权威,学生必须服从学生的讲述,个性完全被忽视甚至遏制。显然,这两种方式是失败的。
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指的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方式,不提供现成的答案,以问答的方式通过平等的对话,不断地问答,使学生不断的思考,发现自身原来存在的矛盾,共同发现真理,从而获得真知,是一种自由的生成。激励学生自己探索道德、认知真理,追求精神的无限性。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雅氏重点推崇的教育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探索,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让学生感到自己对真理的无知,通过教师的反讽,启发、引导、唤起学生的自我意思,从而在自我顿悟中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