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上心爱的小书包
这个春节,不似往日的热闹非凡,她紧急,她慌张,她……充满了寒意却也带了点温暖。
今年的假期,我早早回了家,享受了家的舒服与安定。虽然每天与父母在一起,却并没有像网络中所谓的那些,“爸妈都开始烦自己了”、“不想待在家里”这类话。我总觉得和父母待不够,有他们的日子,一切都安稳了不少。
就去年来说,可能是和父母分开的太久,就算偶尔回家也待不了多久,不曾见到父母吵架。而我印象中他们也很少会吵架。但这次在家宅得时间长了点,见证了他们的吵架过程,只能说两人皆是固执己见。
说来也有趣,每每都是我妈先挑起争端,我爸比较冷静,说“我都不想和她吵”。这场闹剧就好像是我妈自己一个人在生闷气,同时也把这沉默的气息传给了我爸。我在他俩之间周旋,试图去打破这种冷霜,哎,终究是稍微缓和一点。可这个冷战依旧是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啊。
这个寒假很艰难,疫情的发生,让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每个人都宅在家里,待的烦闷,就像一只原本温顺的兔子被圈在笼子里,时间久了,只要有了点出笼的迹象,便一股脑的冲出去,也不管外面是否危险。总之,先享受一番,毕竟憋久了。我那有趣的老妈,就是如此。
这不,吵架不约而至。
那天早上……
“外面雨下大了,你送我上班。”我妈扯着喉咙,临近生气的状态说。
“路口还不让车过,咋去?到时候不还得你骑车去。”我爸不耐烦地说。
“那你是不送我?”声音很生气。
我爸没说话。接着只听见脚步声与摔门声。可能是我爸察觉到我妈生气了,也出门去了。
虽然最终还是去送了,到了途中被遣返,但这个弥补仍不起作用,我妈开启了所谓的"不说话"模式。直至下一次出去找医生看手,主要是手上一块皮肤痒且扩散周围皮肤,因为疫情,虽就近看了医生,却没起任何效果,我妈的手似乎又严重了。
终于这一天出去了。经历一番波折,来到了一家有名的中西医铺,看了看身体,拿了点中药和西药,混合使用。医生的建议是,“体内湿气重,少吃辣椒,辣椒越吃越不能好,甚至脾气也会大”,确实应验了老是发脾气。要知道中药需要用药砂锅熬,家里没有大的,只能再去买了。
夫妻二人,经过多年的相处与陪伴,感情再也不似二十来岁的小情侣那般,少了言语,却多了上心。第二天,我爸便去集市买了砂锅,傍晚吃完饭后就开始熬药,到我妈下班回来,就可以喝。有时候他们的感情很奇妙,至少现在的我还体会不出来,但都为对方着想。
这是六天的中药,苦涩中充斥了些许甜。我在家相对来说最闲,做家务,以及熬药我也就全包了。熬药时会观察这中药,里面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药材,海马啊、知了的壳啊,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药材,足足有多半罐,在火上熬,咕嘟咕嘟地泡沫,砂锅壁上时而冒个火星,似乎有点儿温馨。这药没什么味道,但喝的人却满口苦涩。
苦涩终究还是会变甜的,一晃中药也喝完了。我也每天提醒我妈,“要少吃辣椒”,但喜辣的人没了辣椒的加持,饭菜都少了点味儿。健康可不允许这样,多留意一分,伤痛就少了一分。
看来这药还是很管用的,手好多了,身体也好多了,最重要的是脾气真的没了。回想那一阵的火爆脾气,真的是莫名其妙的,但我妈发脾气总是对着我爸,从来不会对着我们。至于我们,也就嗓门大了点,依旧是开心的。
在家悠闲了几个月,没觉得无趣,反倒是父母带给了我很多安定和放心,我不曾想到我不在家时,他们如何相处,应该依旧如此,但我在的时候,一切都挺好的。
吵吵闹闹的,才有了家的氛围;说说笑笑的,才充满了温馨。愿一切如此,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