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语文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记性不好就得勤于写笔记,如果忘了还可以翻看复习。可能有人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信心,觉得记笔记浪费时间,其实写字的过程就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写字在减缓你学习的速度,但却能帮助你更好地消化内容。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囫囵吞枣”和“慢慢品味”的差异,阅读同样如此。
来自日本的奥野宣之写出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再次印证了这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奥野宣之从新闻学专业毕业后,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管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受到热烈反响,他因此被称为“笔记本作家”。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不仅分析了阅读时做笔记的重要性,更联系实际提出了做笔记的方法,也就是告诉你“烂笔头”怎样胜过“好记性”。他创造了一元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这本书教你的并不是单纯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营养,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得心应手地运用。
一、有效读书——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许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读过不少书,但已经记不起里面的内容了,更不用说读书让自己有什么新的提升了,这就跟没读过一样。如果只是眼睛看过,但是脑子没有记住、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没有运用,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仅“读过”,还有扎实的收获呢?奥野宣之提出:阅读不仅是读书,还要掌握有效率、有主见地选书和购书的方法,制作读书笔记,并能够灵活运用,真正将书变为自己的内容。
1. 选书
在一次讲座中,有参与者向尹吉男教授提问,请他推荐书。尹教授的回答令我记忆深刻:请你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选书。这也就是奥野宣之提出的,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
在明确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之后,通过广告、书评、电视等,列出属于自己的购书清单。这个清单可以是手写笔记,也可以是各网络平台的“心愿单”。
2. 购书
现在很多人都选择网上购书,奥野宣之对此提出了更理性的选择:只在网上购买内容已知的书。对于一些不熟悉但又想看的书,先在实体书店看过实物确认后,再购买。
3. 读书
选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读书也同样。当你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你才能真正将书中的内容消化。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摘抄+感想”的读书法。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读到触发感悟的句子,先用笔留下记号或者折角即可。
4. 记录
谁也不想在繁重的工作后再写上几个小时的读书笔记。所以,奥野宣之提出,写读书笔记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反映书的精髓。
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从一句话开始写读书笔记,比如:
2018年4月6日,我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教我怎样通过写笔记,从书中学到知识。
这样简单的读书笔记,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能做到,并且容易坚持下去。虽然这句话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信息,但是,正是这句话的存在,让这次读书成了一次看得见的体验。从一句话开始,坚持写读书笔记吧,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5. 活用
学以致用,以读书笔记为跳板,通过复习读书笔记,进行主动思考、运用,才能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二、方法推荐——“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在书中推荐了多种读书笔记的方法,最妙的莫过于“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
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因为除了在笔记中记下第一步: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之外,还要加以下两个要素:
第二步: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可见,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称作“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是因为其摘抄和评论共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O”表示,运用自己的语言写下的感想标上“☆”作为区分。把这种方法落实在纸上,就是如下:
这种笔记方法适合运用在自己觉得重要的书籍中。如果没有时间但又想记,可以把这件事分成几次来完成。坚持去记,这种笔记方法一定会让你有收获。
三、提高自我——让笔记融入读书和生活
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作者还强调了以下几点:重读笔记,让“书读百遍”不再是口号;把笔记作为创意素材灵活运用;写书评、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用索引杜绝“想不起来”等。
我个人就是将笔记融入读书、生活的践行者。每次翻看这些年记录的笔记,总会有感慨、收获。这些笔记,有的成为了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有的成为了美好的记忆,有的成为了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后做笔记是非常好的习惯,最淡的墨水也胜于最强的记忆!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读书不忘“烂笔头”,在动笔过程中,与古今中外的贤人对话,获取知识技能、领悟思想,就渐渐充实了自己、找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