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精进》这本书的第一、二章,我因为很少玩知乎,所以关于作者一点的都不了解,今天才去知乎上查了下,原来采铜老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在知乎上的高质量回答,被网友誉为知乎社区的代表性人物。精进,是一个佛家的词汇,精,说的是专注于某件事情。而进,指不断地往前走,采铜老师说,这本书是写给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进步的人看的,从另一层面来说,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厉害的人,在各行各业做出自己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机会。
而我之所以会想买这本书是因为在一个公众号看到
因为看到这段话之后就买了这本书,自己之前就是这样降低了自己的标准,所以就想知道这本书具体说了什么内容。
这本书通过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7个侧面来阐述。
时间篇
从去年开始在网上学习,对时间有了比较敏感的意识,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时间,但是回过头却又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仪式,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
发现自己平时经常会玩手机玩到忘了时间,该做事情了,可是还是会继续玩,所以老是在做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不自知。把时间花在哪里,才决定有怎么样的收获。
选择篇
想到一个老师说过人之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特别犹豫不决,其实是因为怕不能承担后果,看到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就也很怕做选择,想到自己长这么大,做过两次特别难做的选择,一个是要选文科,还是选理科,如果说我有哪方面比较好的话那就好办了,可是我是都不会,半斤八两,最后只是因为不喜欢计算,所以就选了文科,尽管我也不喜欢背。还有一次是高三上学期快结束了,然后省教育厅第一次出台高职单招政策,为了让更多人去上大专,当时听说也有本科院校,但是录取的人数很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且自己又在普通班,所以老师就一直鼓动我们都去参加高职单招,说考上的机率大。要选高职单招,还是选择高考,当时我真的想了好几天,问妈妈,她每次都是说书是你要读的,所以我要自己做选择。我连平常都在食堂吃饭,那几天还特地跑到学校外面吃,然后就一直在想到底选哪个,可能是因为不甘心吧,不想自己读了两年半的高中,却连高考都没参加,尽管觉得自己考上本科的希望不大,经过了心里的几番挣扎,因为有可能一个选择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后来觉得不管怎么样,自己都努力了那么久,不去参加高考,就觉得好遗憾,最后就跟自己说不要让自己的努力白费,和做出选择不后悔就行。所以就决定了参加高考。觉得那时候好天真,说跟着自己的内心想法走就真的照做了,现在想想自己高中三年都是在迷茫期度过的,没有跟别人一样说有明确想要去上的哪所大学,而是考出多少分能上哪所学校就上哪所。
今天看到有人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上个月也很纠结,因为每次寒假暑假,我都去厂里打工,但是去年实习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好多好多需要学的内容,所以这次就选择不去打工赚钱了,而目前赚的钱也只能用时间去换钱而已。所以学习提升自己更重要。看到在很多问答APP,问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跟要选择哪个有关。
这本书提到说,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内心标注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所以说更高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觉得目前对自己的标准还是不够高。斯坦福大学迈克尔·雷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最高目标”,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