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中国人在吃上,有时候是有一点外国崇拜的,大家似乎都知道:牛肉是神户的好,三文鱼是挪威的好,雪蟹是俄罗斯的好,火腿是西班牙的好,红酒是法国的好……等等。但是唯独提到猪肉,中国人从不崇洋媚外,反倒是嫌弃进口猪肉又柴又没有肉香,宰杀还不放血经常有膻味,而且我国的猪肉还是十分受欢迎的出口商品。
实质上我国的本土黑猪确实是中国特有的宝藏,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究竟为什么好吃,为什么珍贵。今天青青就带你了解其中的奥秘。
“黑毛猪”其实是一个总称,在中国特有的猪种里,长黑毛的占多数。 经验看来,中国黑猪比起瘦肉型的长白猪要“丑肥”很多,背膘肥厚、普遍高达30%的体脂率让黑猪的肌内脂肪也特别高,太湖猪们甚至能跟牛肉般产生“雪花纹理”,从而被誉为猪中和牛。拥有雪花纹的猪肉比起单一瘦肉口感要细腻得多,一点也不会柴。
猪肉质地差异
鲜肉表面湿濡濡的色泽正是其保水性的体现,且比起普通猪,黑猪肉的色泽鲜红,会让人看着更有食欲 。高保水率意味当你把肉买回家后它依然能水分十足,烹饪后更为多汁。在对民猪等9个黑猪品种的测定中,平均肌纤维直径为42.28微米,比国外猪种或它们的杂交后代小将近17%。更细腻的肌纤维会简单粗暴地带来更细腻的口感,容易煮烂,不会有大且硬的纤维束嵌在食客的牙缝里。
生长成本差异
中国的本土猪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长缓慢。比起160~180天就能出栏的长白猪等猪种,动辄需要1年才能长够屠宰重量的黑猪简直要急死人,所以国内不少本土猪的种群规模都在逐渐萎缩。
由于黑猪的运动量大,因此多是在山林中放养的,吃五谷。饲养场的白猪大部分是圈养的,吃饲料。养殖户感到效率低下,消费者感到价格昂贵。
倘若有一天我们再也吃不到纯粹的黑猪肉那该多可惜啊。不过作为消费者,大家手中掌握着选择权。只要有足够的人愿意给出品慢却更好吃的黑猪肉买单,这些珍贵的族群也就能顺利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