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耕错
鸦片贸易与鸦片有关,为此清朝与列强进行了两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帝派桂良与花沙纳分别与额尔金、葛罗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事后咸丰帝对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心有不甘,责成改约“试探”,随后联军火烧圆明园以示警戒,双方又于1960年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告一段落。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虽然马克思在文中没有明确指出,但是还是可以从商人“幻想”来管中窥豹。他在文中写道:“关于联军全权代表逼迫中国订立新条约的消息传出以后,大概也产生了一种幻想,以为商业会有极大的扩充”。接着他认为这和1845年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1843年的条约不但没有扩大美国和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反而导致了1847年经济危机。
从1843年到1847年,英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繁荣,主要原因是:一,国内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二,积极扩大国外市场,在国内降低粮产品价格,刺激国内需求;三:采取以往延长和加深经济繁荣的投机措施,贷款给其他国家,使之有能力购买英国的机车,铁轨。但是到1947年低,英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第九次商业危机。马克思以此作为例证,强烈地抨击了资本家的“幻想”。
资本家的“幻想”不仅是结果,也是原因。鸦片战争过后,商品输出贸易没有像英国资本家想的那样扩大,反而在鸦片贸易的冲击下出现波动,当然这里也有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有关。由此,他们急需第二次对华战争来掠夺更大的利益。
二、鸦片贸易是不道德的
马克思认为鸦片贸易不仅不会扩大商品输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还会因鸦片贸易增大而使合法贸易瘦到损失。这里就说到鸦片贸易的危害和它本身的不道德。
鸦片是一种慢性毒药,林则徐曾说到:“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马克思认为这样的贸易对清朝,“可是鸦片贩卖者却腐化了、降低了、和毁坏了不幸福的人低精神生活,而且还毒杀了他们的身体”;而对英国人而言,不可能要求华人既买毒药,又购买商品,这样在英国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的鸦片贸易会损害对华一般贸易。
三、中英鸦片贸易史
文中梳理了1773年至1858年的鸦片贸易,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认为中英鸦片贸易在19世纪初出现了转折,在此之前,自恃天朝上国的清朝对鸦片贸易还是态度摆动的,而在此时,鸦片之害流弊全国,统治者忍无可忍,即使几千前处在一直停滞的状态,现在也呐喊着,“半野蛮人已站在道德的立场,而文明世界却拿抢劫的原则来与他们对立”。
由此见,文明与野蛮,何其昭昭。
由此见,文明与野蛮,何其昭昭。
喜欢的话,可以给个赞吗?
求讨论,反馈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