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加班很多。Jpass项目上线,金牛项目的技术方案终于敲定下来了,算是有了重大突破和飞跃。关于自我的思考也有很多。这段时间对自己的感觉一直不太好,问题核心其实还是在于自己的成长,产品经理必须成为整个团队里成长最快,责任心最强的那个人。本周开始写周记,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思考,保持成长。
一、本周收获:
1.数据型产品字段设计:
之前很少涉及到数据型产品的设计,网上的相关资料也相当少。现在接手商家对账产品,才开始接触数据型产品设计这件事情。
(1)一个好的数据逻辑设计方案应该包括这两部分:
a.数据字段需求: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如何使用这个产品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用到哪些数据;
b.这些数据分别在哪些系统,系统和系统之间如何通过一对一的关联关系对应起来。
写出一个好的数据逻辑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理清楚大致的数据需求。按照需求定义完产品功能后,列出每个产品功需要包含的数据字段。
第二步:找到我们所需要依赖的数据表,理清表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产品经理可能很清楚每个表包含的数据和字段含义。但是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上下游系统相当之多,每个字段在系统之间交互的时候,可能已经被重新赋值,同字段名但是字段含义完全不同;可能不同字段名,但是代表了相同的字段含义。所以,梳理各系统的数据表相当重要,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后期可能会形成大坑,研发分分钟想拿刀砍死产品经理。
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这几点:系统间关联的字段需要校验一下,是否的确是相同字段;包含了枚举值的字段,需要明确包含哪些枚举值;涉及到时间的,需明确时间点在何时写入,何时更新。
第三步:将各系统字段分成三类:a.各系统间关联所需字段;b.我们需要关心的字段;c.我们不需要的字段。将前两类字段整合起来,就成为了如下的数据逻辑模板。
第四步:按照我们梳理出的逻辑,筛选几条测试数据,按照逻辑走一遍,进行排查。这步很重要,特别是涉及上下游诸多系统时,容易出坑,很可能会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数据之间对不上。
最后,将这些进行整合,产出我们的最终版数据逻辑方案,交付给可爱的研发小哥哥。
2.产品规划:
前段时间好像一直在整理产品规划,用于跟各路老大汇报。PPT写了一版又一版,汇报作了一次又一次,但仍然觉得自己对于产品的思考浮于表层,没有深入肌理的思考。
今天看到一个同事的周报,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她将产品按照不同的能力维度进行规划,每个能力维度设置指标,再落实到为了实现该指标,需要具体执行的事情(也就是明确了产品的功能点)。接下来,将功能点整合为迭代周期,大概按照2周-1个月左右的节奏来进行。此外,每个迭代周期产出一个用户故事地图,用户故事再关联详细的PRD。
通过这样一个路径,将产品真正从飘在云端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具体可实现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足够做到让老大可以了解我们在做什么;让相关需求方知道我们的规划是什么;让研发和测试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以及功能如何实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能力维度拆解
从哪些能力维度进行拆解,没有一定之规,具体的拆解办法需要按照团队现状和产品目标来定。
微信支付团队曾经将需求按照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划分成了可用性、更加体验、可扩张能力、生态,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如图是微信支付团队所做的拆分。
也有些情况下,在我们对标竞品的时候,会将我们和竞品之间的能力按照不同的维度来区分,并形成一个产品方向。
或者我们通过用户研究,收集到了用户需求,对其进行分类整合,抽象成几大能力维度。
第二步:设置指标
做产品必须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情可以带来什么产出,并且及时提醒自己,是否需要调整方向。对于C端产品来说,数据指标的选择相对容易,B端产品和后台产品可能相对困难。
第三步:功能点拆解
将实现目标落实到具体可以做的事情上:做到了哪些,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呢?
第四步:规划迭代周期
产品迭代周期需要掌握一定的节奏,一般来说,2-4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进速度。
第五步:产出用户故事
第六步:产出PRD
二、本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对产品方案和边界思考不细致——产出测试用例,用更加边界化的方式来思考
2.项目进度掌控问题:让研发和测试更早介入,尽早发现方案风险点
三、本周其他思考
1.与人沟通上,有问题要及时沟通,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2.带团队上,要顾全大局,共同带来团队的好结果,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业务方、测试和研发,在其中起到沟通协调作用,尽量减少其他各方的压力;
3.与其他人沟通上,必须要做到邮件、消息日清,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及时交给相关人员解决,不能影响其他团队的进度;
4.一定要随手记录待办事项,减少心智资源的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