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里,所谓的“闭环消费场景”就是——好的商机。起初看到“封闭环境”一词,还是来自于偶然的知乎闲逛(此处推荐知乎ID:Mr y)。尔后在不断的观察中,我越发感受到该词的合理性,经过琢磨改为“闭环消费场景”。
何为闭环消费场景
我所理解的闭环消费场景,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某个特定的消费场景中,购买者对于产品达到刚需状态,且多数情况下属被动刚需。所谓的被动刚需,即是身体或心理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的几乎无选择的消费心理状态或是趋从式的消费心理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以“火车上的食品贩卖车”、“火车站的便利店”和“小区家门口”的超市来说。
“火车上的食品贩卖车”:不少人都懂得,当你弹尽粮绝的坐在长途火车上时,价格将不再是你是否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解渴、止饿才是头等大事。
“火车站的便利店”:上车前临时购买的不二选择。
“小区家门口”的超市:提前准备,品种良多的、价格适中的地方。
针对以上三个场景,抛开最终盈利的数据对比,显然在火车上的交易场景更具备“闭环消费场景”的特质。
首先,不可否认便利店和超市的日均客流量高于单次火车的人头量,但就单单买远途食物这件事来说,消费者对便利店和超市的可选择性大太多了,而火车上几乎没得选,即被动选择。即便火车上的价格高出便利店和超市许多。
此处,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历:09年,我乘坐的武汉-哈尔滨的火车上,因为大雪,火车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停留了10几个小时,真的是弹尽粮绝,火车上的食品一售而空,乘客呜呜叫唤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然,这还属特例,毕竟不会有那么多火车在一个站停靠10几个小时。但我想说的是,火车上售卖食品已经构成了一个闭环消费场景,而这个案例下的场景更是升级版的绝佳的消费场景,只要时间够长,储备充足,我觉得卖小食品的乘务员是完全可以上榜福布斯的(开个玩笑o(╯□╰)o)。
闭环消费场景的特点
一、解决了一个问题
所谓商机究根结底是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并且用商业的思维去运作,形成某种“你求我予你付款”的形式。
二、人群基数够大
这个很好理解,人群基数够大,才能形成口碑,更利于传播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
随手可见的“闭环消费场景”有哪些
此处所举的例子都是我个人看到的,且经过了一段时间观察并分析的。
1、泸沽湖的30元自助鱼
去年去云南旅行,绕泸沽湖骑行。行至中午,虽不至荒山野岭但也人烟稀少,大家早已肚皮打鼓。突然就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几家吃的,有一家像大排档的在最里面,但还别说就这家生意最好。特色是30元任吃,还有少许的自制苹果干。不得不说,虽然菜主要是一个不锈钢碗装的炖鱼,但是味道真的很棒。至今怀念。那大厨也就是一个锅,一轮一轮的煮,整个店面分工非常明显。
总结:选址非常合理、原材料原产地,平均消费时间短、整体成本控制适宜、产品也不错。
2、学校的复印店
相信每个上大学的人都知道学校的复印店在期中/期末/活动前夕火爆异常。对于单张打印=0.1元,彩印=1元、A2海报=6元。的低廉价格来说,你似乎无法从1毛钱的交易额里感受到这里有多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当每个人的打印数量至少两位数起时,尤其在期末复习,恨不得把所有带字的资料都复印下来时,再去算一日成交额时,方知这是多么赚钱的行当了。
总结:人群密集、特殊时间绝对刚需,学校监控打印店数量,有效竞争者少,操作简单
3、追潮流的小豆芽/花环
场所不封闭,涉及甚广的消费场景。一年前非常火爆的豆芽发夹。成本1元左右,售价5-8元不等。常常出现的地方:中小学附近、旅游区、地铁口等客流量大、女性或小孩密集的地方。不要小看它,日均流水四位数并非痴人说梦。
这种消费人群的选择虽然很多,但其实属于趋从式的消费心理状态。
总结:这种适合短期赚钱,随时跟潮流、热点且通常物美价廉。抓准的就是产品的热度和消费者的新鲜感。需要你反应迅速,放得开。
其实,生活中这种案例很多,但可能因为太贴近于我们生活,偶尔瞥一眼,即便明白其中的盈利模式也不会特意再去分析,又或者根本没想着去分析它们究竟是怎么开始又是怎样运作的。但我想说的是,保持对这种商业模式的探索,从小本经营到大型企业,这其中的思考分析能力会有助于培养我们发现商机的能力。
往大了说,当你发现一个问题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并着手尝试时,你极有可能已经在通往获取财富的路上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就不会再去思考什么生活的意义了,毕竟精神有所安放的人,只会去寻找如何更好的安放而不是要不要安放。
港真,找到一个好的“闭环消费场景”的感觉,就跟你找到一个好的恋人一样,越是深入了解,惊喜越多,也就越容易促进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