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一场宴席上偶遇到一同学的姑妈,正好坐我旁边。姑妈非常热情,不停询问我的生活。虽尴尬却无奈只能礼貌回应。
之后她便拉着我的手开始声情并茂起来,我们家小敏实在是太可怜了,离婚几年了,带着个孩子,无依无靠,给她介绍对象她也不要,你说是不是急死人的……
我一惊,嘴巴里刚塞进去的肉吧嗒掉地上了。
我认识的小敏明明就是一个活的活色生香的女人,公司高层,高收入高学历。身材苗条,健身,旅游,插花。孩子活泼可爱。
哪个迹象像她说的寡妇般的可怜。我倒很想说,比起之前没有离婚前面黄肌瘦的苦瓜脸,现在的状态简直好极了!
我说,她现在过的很好啊,我看着还比那些结婚的生活还丰富呢!
姑妈听完立马翻脸,凶巴巴的看着我说,好什么好,女人不好好找个老公,天天在外面不三不四像什么样子。之前老公不是挺好的,不就是脾气差些,偶尔打人,气消了,忍忍不就过去了,非要离婚。等老了,我看她一个人怎么办。我看连个吵架打架的人都没了……
姑妈义愤填膺,我的进餐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姑妈认为,女人就算被打,只要婚姻在,那就是幸福!
2
相对而言,城市的包容性会更强一些。大家关起门来,各自互不干涉。
有些人喜欢给上海市区人贴标签,其中有一点就是,自私。其实这种自私,恰恰是一种边界感的掌控,是我不会干涉你的私生活的智慧。
《欢乐颂》里贺涵说过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那就天下太平了。
但,在相对落后的区域,比如上海的郊区,或是外地的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家庭成员的过分融合无边界感。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结婚还是离婚都要家人一起参与。七大姑八大姨的唾沫能把你淹死。
逼婚的事例屡见不鲜,年轻人吓到过年不敢回家。
逼婚的指向非常明确,只要你找个人结婚,至于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别矫情了。找个人嫁了就完成任务了。
微博上有个网友留言说,我妈妈让我和一个男同性恋者结婚,说这样她就完成任务了……
看完唏嘘,女儿的幸福在她的任务面前一文不值。
那么,这个任务到底是谁赋予他们的呢?
3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还有古谚,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还有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从小奶奶也一直灌输我,女孩读书不能读太多不然嫁不掉,从我高中开始就不停焦虑的摇头问我准备读到什么时候。
有一个我们看不见却一直操控着我们的大祖先,几千年下来,这些思想已经深刻的烙在了我们祖辈的潜意识里,一代代传承下来。
这是一种集体催眠,我们意识无法察觉,但是一旦违背便会产生焦虑。
你不结婚,简直就不配做人。
你离婚了,那是可耻的,那是见不的人的。父母在亲戚面前就抬不起头。
父母,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往往会把自己的这种行为,戴上一顶光鲜亮丽的帽子,美其名曰,我们这是为你好。
但唯一可以忽视的,那就是你真正的感受,披上婚姻的外套,里面是不是空壳那都不重要。
我见过,身边的夫妻,无性,无沟通,却依然守着这份空气般的婚姻相伴到老。
或许谁都知道,鸡肋般的婚姻不要也罢,但是他们怕离婚了被人说不正常,被亲戚朋友嘲笑,所以宁愿自己委屈,也要迎合所有人。
因为,隐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
帕萃丝·埃文斯说:把控制说成爱,是这个世界最常见的谎言,可怕的是,这种谎言一代代延续,我们都信以为真,并且因此受伤或伤人。
心理学有个词语叫存在主义。
什么是存在?
作为一个人,体验和感觉就证明着他的存在,就是他的存在。
而一个总被父母安排一切的孩子说,他会觉得好像自己没有活着。而这个模式又会延续到他的后一代。
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真实的存在过,因为我们总是被所有人看着监视着,一旦做了自己,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这个魔咒的循环生生不息,我们该如何打破呢?
首先告诉你身边的亲人,现在时代不同了,我结婚还是离婚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其次克服自己的玻璃心,无论听到任何人对你的差评,也要一笑置之,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最关键的就是时刻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里并不是提倡让大家离婚,而是无论你选择了结婚还是离婚,你都有没有能力去承担后果。
我过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的内心知道,所谓好并不是是那份装给所有人看的门面婚姻,当然也不是你一拍脑袋任性的离婚。
而是你有能力让自己随时可以单身也可以享受爱情而结婚的独立状态。
文章开头的小敏就是一个离婚后找回自我的新时代女性。
一场女性意识的爆发即将到来,关注我,下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