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在运营、业务上,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擅长的,市场部张总带着助理干,他们本来的职责范围。虽然技术活我也不是做得特别好。但,我毕竟在量化技术沉淀了十几年,尽管技术没有太多升华,那至少也有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打磨。所以,在合伙生产队的分工上,我是搞技术的。
然而,张总和李总两位大股东这两个月来在业务和管理的沟通、对接上不顺畅,导致很多事情无法推进,得把我这个小股东拉进来“拍板”。这也是被逼的无奈之举。我成了调和剂的同时,也陷进不少坑、损耗不少精力。
上次是开发立项和实盘测试账户的合作业务 我顺带给填补了窟窿——亮哥给力的支持。这次,发产品的合作通道选择上,张总找来的备选条件苛刻,李总直接拒绝。我只好再次后脸皮请亮哥——拉来讨论陪跑做竞标。最后陪跑变成了正选。我感激亮哥的同时,也压力山大。都把合作放在我拉进来的一个资源上,其实不是安全稳当的选择,不是亮哥这个资源不好,而是开始启动的合作资源,能分散就做好分散,也可以对冲一下。毕竟,一切刚开始,市场总得摸索、熟悉。再加上,合作资源的管理,不太好压在一个技术开发的角色上。
我就这样徒增烦恼:既已冤家聚首,只能将错就错,纠偏前行。资源的对接,可以交接给张总 ,我可不想一心两用。
合作通道已有正选,接下来就可以开展产品发行业务。我跟两位合伙人明说了,能不用我参加的情况下,尽量别拉上我。技术的开发,还只是有了个框架,砌砖功夫,才是大头。
说实话,困境我都遇见着了,只是没想到问题是来自于一些非理性因素。昨天一场即兴交流,两位基金经理林总与李总大谈投资战略、宏观分析,激情澎湃,火花四射,我一个旁观者,从简单的局内走出做观摩,欣赏了大咖过手,了解了大势,和他们的分析方式。林总理性的表达了他的理性投资逻辑,而李总则是,感性的表达了他的理性投资逻辑。林总小团队作战,李总单打独斗。这就是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