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读懂了一本书,理解这本书的内涵。
但是我们对于作者的通过书籍所表达观点持不同的态度。
我们确信之所以反对他的观点,是因为作者在某一方面的确犯了错误。
我们是理性的、没有偏见、没有情绪化,因为这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到公平、理智的理想化辩论,必须时刻保持下面三种心态。
第一种心态:控制各种情绪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一种理性动物,他(她)既有作为人的理性一面,又有作为动物的兽性一面。
所以往往在争辩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带入各种情绪,甚至会因情绪失控而大发雷霆。
如果我们在辩论中不能控制情绪,那么与其说是辩论不如说是争吵更为贴切。
而且往往当我们的情绪很强烈时,我们可能会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真理所在的一方。
第二种心态:承认彼此假设
我们为了保持争辩中的理性,一定要先将通过论证所得结果的前提或假设明确表达出来。
我们要清楚明白我们的偏见是什么——就是那些我们固有认知中形成的预先判断。
这样能让我们更全面而深刻的看待一个事物,让我们更好的认同换位思考的意义。
让我们更容易的接受对手不同的假设——因为这是我们对手的权利。
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是不会纠结于彼此假设的不同。
当对手很清晰的表达了请你接受某个前提或假设的请求时,我们应该欣然接受。
不应执著于相反的假设对这个请求置若罔闻。
可以设想一个有趣的情况——如果我们的偏见恰好在那个相反的一方。
而我们又坚持不肯承认这就是偏见,那么是否我们的对手连一个公平表达的意见的机会都没有了呢?
第三种心态:杜绝派别之争
所谓派别之争就是从固化的某个立场出发。
这难免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盲区,要缩小甚至化解这些盲区的方法很简单——尽力做到不偏不倚。
当然在争论中想消除派别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把握这个原则“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
如果每个参与辩论的人都能够遵循上述的原则,多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去思考利弊,一定能够得到一场理性而有意义的辩论。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能灵活的运用同理心,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一本书。
那么我们提出的不同见解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更像是争吵,而不是理智、文明的沟通交流。
这三种心态就是我们所推崇的理性、有益、明智的对话所必备的条件。
当然我们要承认这一种理想化的产物。
诚然这三种心态同样适用于阅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阅读也是一种对话——作者与读者通过书籍进行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是有差距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的贴近、尽可能的相似而已。
我们不能也不敢对自己抱持太大的奢望,因为即使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违背那些我们自己所推崇而认定的理性辩论中应该持有的明智原则。
我们会发现自己疯狂的攻击一本书,而不是评价一本书。
我们会对一些小的瑕疵穷追猛打,对那些正确而有见地的意见强词夺理。
辩论不过但还固执己见继续反对,将自己的偏见说的义正言辞,就好像我们比之作者要更有学识、更胜一筹一样。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信一点,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暨批评式的阅读,是可以通过某套比较容易遵守的方法引导并克服以上种种问题的。
这套方法从四种对立而不同的角度来评论一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想要提出这四种评论时不会陷入情绪化或偏见的状态中。(具体内容详见今后文章)
希望通过本章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并明了阅读中的“偏见与公正”。
更好的处理我们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