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不受约束,他们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而事实是,学生几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算点到名,很多学生也谈不出什么内容,没有思考。“其实课堂是充满机会的,充满机会的课堂才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向学生开放,课堂向生活开放,学生向未来开放。”“充满机会”的课堂,意思是学生有思考、回答的机会吗?
肖老师带领学生去解读《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时,说到大鹏有“大智慧、大视野、大挑战、大追求、大目标、大超越、大拼搏”,有学生还说到“大孤独”、“大悲剧”。在大鹏的形象中,感受到庄子的追求,庄子在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痛苦徘徊并试图超越的形象,一时间都幻化成长空中高翔的大鹏。反思我上课时,我们对大鹏这一形象的理解是干巴巴的,就教科书式的几个词:志存高远、擅借长风、力大无比、体型硕大。对大鹏,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更感受不到庄子的追求。如何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走,去读出这些内容,是我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