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或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参与一个人的过往已非易事,对于别人做出的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事,我们潜意识会倾向批评;要做到理解他,甚至与他感受想通,这就更难了。
基于这样的事实,对于别人的感受,我们只能最大程度的理解,没有经历对方的一切,很难真的有亲身经历一样的感受,所以在我看来,感同身受就是一个不能实现的伪命题。
我的好友A,是一个事业心颇重且做事果敢的女孩,我时常在她身上看到一种孤勇。毕业四年多,她就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创业开了一家外贸公司, 从此过上了七天二十四小时连轴工作的日子。最开始那三个月,她瘦了二十斤,要知道她是喝水都会长胖的体质。
我能够想象创业初期的辛苦,但我的想象也仅限于看过的别人的事例。 尽管我的工作生活也非常繁忙,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我的压力也非常大,但是我始终无法感受她经历怎样的辛苦才会短时间迅速消瘦,也无法体会到她承担的压力大到何种程度,以至于晚上睡觉都觉得胸口闷得难以呼吸。
因为,我始终不是她。没有亲身经历她创业的种种,就无法体会她内心的种种煎熬。哪怕她不止一次的跟我描述自己的艰辛,不止一次的向我抒发心中的焦虑,我们近乎十年的友谊依然给不了我自信跟她说“你的感受我都懂”。
我跟A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尚且不能对她创业的辛苦说感同身受;对于平时交情一般的朋友就更做不到了。
工作上的一位同性搭档,上周请了一周事假。 她有一个5岁的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我第一反应她应该是避开节假日高峰期回老家陪儿子。这周她回来,一天上班路上正好偶遇就聊了起来,才知道她突然请假是因为儿子生病了,也是通过这次聊天,才知道她的婆婆对于孙子有近乎变态的控制欲, 将孙子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于不愿意看到孙子与她这个母亲亲近。
因为婆婆不愿与她们小夫妻同住,同事因为生活压力又必须上班,所以孩子从出生起就被放在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怀胎十月辛苦生下的孩子从此一年也见不了几次。
婆婆将孙子像礼物一样据为己有,不让孙子与同事视频,就算是寒暑假也不愿意让同事把孩子带到深圳来住一两个星期。作为一个母亲,自然忍受不了这样的分离,所以她不得不每隔两个月就请假见见儿子。像这一次,如果不是儿子生病好几天,婆婆觉得自己招架不住也不会主动让她回来。
所幸她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以后,孩子很快就痊愈了,她也到了返深上班的日子。离开的那天,儿子哭得撕心裂肺,眼中的不舍与绝望就像利剑刺在她胸口。
我听她这样说,也觉得难受了。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知道那种骨肉分离的痛苦和思念。记得有次我去上海出差,仅仅三天的时间,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女儿。更何况她这样长时间的分离,想见而不得见呢。
可是我到底不能感受到她那种程度的痛苦。我没有像她那样被迫与孩子长时间分开,更没有一位那样自私的婆婆想要人为割断孩子与目前的连接,所以哪怕我们同为母亲,我依然没有资格对她说,我知道你的感觉,理解你的痛苦。因为这份理解,分量太重。
善良如我们,试图去安慰别人的时候,说的最多就是我懂你的感受,对你的经历,我感同身受。 但是我们毕竟都是单独的个体,都过着各自的人生,就算想象力再丰富,感受力再强,怎么可能真的有跟对方完全一样的感受呢?
感同身受这个伪命题,或许理解为一个美好的愿望更为合适。 因为心中有这个愿望, 我们对困境中人的安慰才得以变得温暖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