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写在前面:
之前一直是东野粉,后来由于他过于高产,而只好把他的巅峰之作一遍又一遍地读,包括《嫌疑人X的献身》(后简称《X》)。
直至现在,继续一人电影的生活后,发现一个问题。
以前看电影,从来没想过别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只关注这部电影能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这部东野奎吾小说改编本地化的电影,却不得不让人正视这个问题——
一部可能对看过原著的伙伴们来说是可圈可点的电影,而到了“旁观者”眼里就变味的本地化电影,该如何review?
先说不好的地方:
问题一:
无论有没看过原著,
大家都同意最后的监狱高潮部分“卡壳”
高潮部分,监狱里穿着囚服的石泓与陈婧见面后。
石泓那句:“为什么,在这种地方……”颤抖等十分到位,陈婧跪下来之后:“我能做的只有这个了。”都是遵于原著的。
原著党都暗暗地紧张期待着冷漠石泓的情感大爆发,因为引用原著的话:
“他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夹杂了绝望与混乱的哀号……嘶吼持续,草薙(即剧中的罗淼警官)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而电影中,虽然有意识地拉长了两人呜咽的时间,而最终把石泓要情感爆发的镜头停在了唐川离开审问室时,怜惜数学天才浪费在一个酒廊女的表情……
最后电影还以唐川凛然的发光发亮的背影结束了……
虽然从原著来看,第一人称的确是汤川(即王凯饰演的唐川),来描述这宗案件,但该爆发的点,该把小说中透露的情感却没有渗透出来。
说不上让人失望,只能说是失落。
问题二:
让”旁观者“看出”腐“或其他不该有的味道
看这部电影肯定有很多”原著党“,也有很多有看电影习惯的”爆米花党“和”旁观者“。
”来瞧瞧这部这个月内暂时备受瞩目的电影。“大概这种感觉。
原著党本想着一带而过的两天才相知相惜的情感,被旁观者看出”腐“的感觉,可以说观众心里本来就不怎么纯洁,但肯定也有演技与指导的问题在,这种感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本来更应该让”旁观者“感受冷静数学天才的情感绝望,却让他们的注意力停在了”演中学时期的那两个帅哥真的好像本人“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问题三:
凯哥和心如姐把电影演成了电视剧……
两位都是演电视剧的经验比电影多,心如的电影还以恐怖片著名……
但实际上,说的”把电影演成了电视剧“的意思是:演得好,但是演技有所保留,没有发挥至极致。
电视剧和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
电视剧循序渐进随着剧情把感情慢慢释放出来,而电影你就必须得在一两个小时内活完这人的一辈子。
汤川被莫名其妙演成了一个轻浮的物理学家,而陈婧这个角色,就感觉被尝试用一集电视剧的力量活生生地演完一辈子……
该说说优点:
亮点一:
苏有朋的导演力飞跃
原著党非常担心的日本小说本地化最怕没把握住精髓……
而这次明显大家的矛头没有指向导演,都挺一致地认为问题出在演员身上……
遵于原著的对白和场景:
无论是石泓的便当店、每天走的临河的长廊街道、唐川的物理实验室、居住的陋屋,探讨的数学问题,都与原著是相符的。
镜头切换流畅自如,完美的物体象征:
比如:傅坚死亡时,钢琴节拍器也慢慢停了;两人爬山的聊天的时候,叶子在河里回转,最终跟石泓说的一样:“我不是要走出去,而是要走下去”而随着河流顺流而下……
从戏份上来说,无论是唐川、石泓、陈婧和罗淼都与小说匹配,没有多余无用的镜头。
没有任何无作用的镜头,每个镜头都是为了剧情推动,为小说的核心服务,我觉得这点就让原著党挺欣慰了。
亮点二:
张鲁一演技99分
说真,之前没听说这个演员。
但在这部电影中,需演出最有人物性格特色的他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天才数学家跃于屏幕眼前,颓废感、冷幽默感与深情兼备,缜密“再杀人”计划的头脑,就是败在监狱那一幕……
但是看着还是十分揪心的,无论最终理解了“再杀人”,还是最终陈婧的出现让这一切“报恩”付诸东流,两个人的世界都彻底崩塌了。
一个天才数学家的情感推使他践踏了法律道德底线,为了两位平凡女子的平静生活。
而一名从良的酒廊女在准备踏入平静生活时,却得知石泓这几乎超越了爱情的杀人举动。
“有些人,只要好好地活着,就能拯救另一个人。”这句话适用于他们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