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不同公司文化下的两个少年:
同样的工作年限,同样的教育背景,同样的勤奋度。在工作3、4年后,两位都成为大家眼中的优秀员工,但是深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段位差。
段位差在哪?
对于业务的理解深度和行业判断。
一个能做到很好的执行;但另一个已经可以游刃有余的执行,甚至可以做出逻辑清晰的业务判断和探索性创新了。
对于环境和组织结构的管理。
一个努力但时常陷入慌乱和抱怨;一个在内外协调,对上对下管理。
而这两点就是这个阶段同学最重要的段位分水岭...
产生段位原因?
两个少年在不同的公司成长。一个重决策,任何决策都要至上而下讨论清楚,至少业务逻辑必须达到一致性;一个重实践,任何时候做了再说,上线跑完再说业务逻辑。
不说业务结果。只从个人成长来看,重决策的少年短期干了非常多不务正业的活,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放心、好坏、总结经验。但是给出了非常多的建设性意见。给了组织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重实践的少年,交付了很多成功或失败的东西,但是少了对于业务持续经验的沉淀。
SO,感叹的点?
作为leader,成就业务也要成就人。
对于为team拼命的战友,无论工作多忙,要留有“作为人的成长空间”,修事又力。
一方面让兄弟们意识到有很多的“技能”要学,怎么学,天花板在哪,保持段位持续提升;一方面也要通过一场场实战,验证知识的扎实。缺一不可!
特别要避免陷入,穿着布衣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情况。虽然靠着一枪热情和内在基本功有时也会赢,但能做到体面的有策略更高概率的作战是不是更好?
最近的经历感触颇多,还是要多思考。并且把沉淀下来,有思考过好坏并冷静分析过全部数据的项目才是成长。各位pd,请时刻保持好奇和思想上的勤奋~
广告来一发:想跳槽的运营可以来找我。有阿里系的内容运营岗位求人;也有美大系的行业运营、用户运营敞开怀抱,team和机会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