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蓝领巾开始说起。
我们都知道小学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但是在很久之前发生的蓝领巾事件却让很多人都怀疑中国教育的畸形发育。但是有些媒体却大肆报道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或者,反人类的声称这是教育新的发展趋势。
红领巾代表奖赏,而蓝领巾呢?
它不是匈牙利英雄费尔科人们为纪念他的壮举而特意选用的蓝领巾作为的纪念标志。而是中国小学老师对调皮捣蛋孩子的一种假设定义,认为他们是一群不好好学习,将来无用的孩子而用蓝领巾去羞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这种,就给他们打上了一种名叫预知未来平庸无能的标签,让旁人也跟随这种有意而为之却丝毫没有任何参考依据的下定义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与贬低他们。
因为没有自我意识并加以控制,表现的更直接与不加掩饰却让一个身为育人教师打上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人生标签,这种事情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在二十年的求学漫漫长路中,却认为没有蓝领巾的歧视或贬低一直都在身边发生,缓慢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恶,就像相信基因是自私的。所以,身为常人会对一些美好有所偏爱,就像小学的时候老师只会偏爱那些成绩优异,行为得当的小朋友。其实反思一下,有些老师利用年龄优势和阅历优势去影响一个没有形成自己三观的孩子,并导致他们习惯性的取悦和性格扭曲,虚弱,消遁,与弱肉强食,这种现象算是所认为的得当吗?
我记得初中我很喜欢的一个语文老师,她经常会提起自己小学因为不好好学习,调皮多动而被老师安排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个小角落里,被冷落到上课老师都不会朝那个地方瞥一眼。她说,那是她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记忆。所以,虽然当时我所上的初中并不是那么好,调皮捣蛋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她的课,那些在其他课程被老师经常请出去罚站的同学却很喜欢我们一直在脑中根深蒂固认为“无聊无趣”的语文课。
我想,是因为这个老师她所经历的,她所懂得的是,好的教育,应该让人更懂爱,更懂包容,更懂理解与平等,而不是歧视,自私与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前段时间写的偏见,那位我最可爱的同桌。我想,也是这种让人无语的教育才会让很多人都带上社会的有色眼镜。可能这是我所在的地区所受到的教育,无独有偶,我所接触的很多朋友谈及这个话题都会产生一种共鸣—--小时候会跟随老师的偏见去迎合或冷落一个同学。更夸张的会因为老师的一个表扬而去课后所谓巴结或者打着交朋友的幌子去接近。可是,当时的我们是很单纯的没有任何私利关系的同窗啊!
记忆深处还有和我一起上小学的一个朋友,她不是很爱学习,被所谓的小学老师当众在课堂羞辱,“一个女孩子,你,还不好好学习?!”而后,因为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班级垫底渐渐变得没有朋友。因为是隔壁班,她将这事告诉我。因为当时每天都要写日记,我记得我写了一个名叫“她也是红领巾”的日记,在一本日记本中几乎都是“优”的前提下第一次得到“良”,而且老师还在下面评语:不好好学习也是对的吗?
对,这就是我所受到的所谓启蒙的小学教育。之所以写出来我不怕大家笑话,而更怕将这种我所认为的不对束缚压抑在潜意识中。
谈及“罚站”这个话题,因为一个朋友有事回家,我去代课上思想政治这门我原先以为很无聊无趣的课程。但事实是,真的很有趣!
老师在课堂的PPT上展示他去某个中学听课所拍到的在教室外面罚站的两个学生。他说:这是中国教育的病态发育,这种以伤害自尊而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老师是教育的大骗子。因为受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因为教育技法的不成熟而导致个人成长历程中无法消磨的阴影,这种现象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在大二的时候因为选择了英语辅修认识了一个每节课都让我们写essay而且整个学期下来全班没有一个同学通过的eaasy的被我们称之为奇怪英国的老师。有次上课我有事从外面回来没有机会去拿课本,因为上课都是按照他的思路走,几乎没有用到课本,理所当然我认为这是一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但事实是,我被他请出来了。他还亲自为我开门,认为我不必在那里浪费时间,应该去干自己的事情。每次和朋友谈及此事虽然以自黑模式开启,但在心底,我很佩服那位老师的胸怀和气度。
如果是中国老师的话,肯定要写检讨书等等,可能有的老师期末还可能会挂科。我被请出来之后也有疑虑。但事实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每次碰见,无论是课堂还是路途中,他还是会和往常一样热情的向我打招呼。
所以,很多问题都不能社会化。良好的教育本应让人开阔视野,完善人格,对人类社会的差异产生理解与包容。身为一个教师,更是应该做出努力来改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社会化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带着自己的喜好与私利对人类社会漠不关心,声称着祖国的花朵,早已枯萎在启蒙阶段的悲剧。
好的教育,不止是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博大精深,世界的广阔无穷,更多得是对个体差异的共情与尊重,对获得成就的思辨与反省,对普世众生的无私与悲悯。
这节课,更多的是让我有一种共鸣的心态,在我所看见的,所接触的人身上,能非常确凿的感受到自己还是活着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