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话简答熊老师本周提出的六个问题:
(1)如果说经典本身不重要,对它的解释才重要,你会不会觉得荒唐?
答:荒唐。皇帝和“公羊、穀梁”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他人大多数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汉初民智未开,大忽悠们靠解释经典,来获取政治资本,皇帝假装相信,实则是用最低成本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
(2)《春秋》所谓“微言大义”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孔子只是直笔记载,不惨感情,真的没“大义”、“小义”之说。“公羊、穀梁”们为了政治目的,强抠字眼,甚至无中生有,硬说圣人有这个意思,还活生生造出了一个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大词“微言大义”。
(3)一部极简编年史何以成为国家宪法?
答:没办法,被强推上去的。——附《春秋》独白:“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4)如果两部意识形态经典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答:更迎合当今圣意者——胜。
(5)如果你爷爷的爷爷欺负过我爷爷的爷爷,我该不该找你报仇?
答:你想,或不想,理由都在《春秋》里,不增不减。——“仓央嘉措”之《报与不报》
(6)假如你穿越到汉朝,要掌握哪些知识、哪种思维方式,才能做一名不败的奸臣?当然,我们把标准放高一点,就算做奸臣,也要做个学者型的奸臣。
答:熟读经典、见风使舵、翻云覆雨、节操无底线,四杆齐下即可。
2、简单总结今日课程:
(1)作为汉朝官方意识形态经典的《公羊传》、《穀梁传》,最大的特征就是:忽悠。
(2)宣帝即位时,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权倾朝野的霍光威胁皇权;外有匈奴强敌环伺。霍光是保守战略,宣帝想要模仿武帝文治武功,但国库渐空。抉择经常陷于两难,时时需要理论支持,穀梁学专家们非常辛苦,揣摩圣意,忽左忽右,都要从《春秋》中抠出理论依据。典型的“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3)熊老师观点:《公羊传》、《穀梁传》如此不靠谱的论调,如此不着调的“春秋大义”,怎么会流行呢?这是因为文化底子越薄(怪秦始皇啰),迷信就越容易泛滥。同样,文化底子越薄,原始思维模式就越容易挤走理性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