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心理学,应该是为了自己成长而学,而不是为了孩子而学。有些家长常会打着“以爱之名”、“为孩子好”的名义学习心理学,以为这样就能够完全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干涉孩子。但却没有给孩子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让亲子关系变的疏离起来。
其实当孩子面临困境时,父母的任务并非是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反思自己内心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很多父母往往会急于求解而忽略了问题的真正源头。理解和支持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课题,而非盲目地追求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求。
那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究竟怎样做才是对孩子好?
其实,孩子的需要有时候比家长想象的可能更加简单。
一、孩子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体现得很简单——那就是爱。但家长怎样爱孩子,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呢?
其实孩子需要的爱,是出于无条件的爱,而不是因为出于某种原因的爱。家长要明白“相信”这个词,家长相信孩子是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但孩子不一定会相信,孩子可能会在出现不安情绪的时候,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需要被接纳
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接纳他们的想法。他们希望父母和老师能够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的决定。这种理解和接纳的渴望,有时会表现为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反抗,但这其实是他们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
而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他就会有能力展示自己。在他展示自己的时候,如果被接纳、被回应、被关注到,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当一个人足够安全的时候,他才会愿意去尝试,当他感受到被接纳的时候,他才愿意去展示自己真实的情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愿意去探索,而不害怕那些错误,也能勇敢的面对错误。当他情绪被接纳的时候,他就会知道以后别人的情绪背后有什么样的需求,他就能够在成长之后有能力与他人产生更好的互动。所以让孩子安全,让他有勇气做自己真实的展示,自己真实的去面对自己的好奇,他就更有机会成长,成为那个快乐有能量的人。
三、孩子需要的是尊重和自由,还有平等的陪伴
孩子们希望被尊重和理解。他们希望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决定能被接纳和尊重。同时,他们也希望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
如何培养一个松弛感的孩子?
我想答案就在家长自己身上。家长放下焦虑,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真实的快乐,才能获得松弛感。如果做任何事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那将是与松弛感背道而驰。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身心成长家
郭同学(2024.08. 24)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