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日期:2018/11/06
打卡累计天数:6/30
宣言:成为你的妈妈,是上帝对我的恩典!
✨孩子第三个30天目标:
每天看清单
✨家长第三个30天目标:
(妈妈的前两个目标没有实现,下一个30天行动起来:早睡,早睡)
❤ 加油宝贝3岁半践行打卡
1.规律作息:将近1个小时的视频,引导她看了一本故事书、看着她喝奶,洗漱没完成,8点半到床上后自己脱衣服并叠好了衣服,8点40说“晚安”。
2.今日闪光点:睡前自己叠衣服,叠好后看到她满满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孩子们是很愿意自己做事情的,我们总觉得他们刚懂事的时候喜欢做,再大一点就不做了。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孩子尝试自己做、学习做的最初阶段,大人总认为孩子做得太慢或做得不够好,而忍不住要去帮助孩子或者阻止孩子,甚至会埋怨孩子怎么那么慢,即便孩子已经学会,也依然要去代劳。等孩子真正懂事该自己做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了父母帮助他,不愿意自己动手了。父母总要担心孩子最开始扣扣子会错位,甚至半天扣不上一颗,担心鞋带系不紧,担心孩子自己端碗会摔掉……我们担心得越多,孩子们越没有机会去做;我们越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担心,孩子越可能真的会“摔掉碗”。
允许孩子最初的慢和错,才能换来他日后的快和对。
做家长不必心急,学会欣赏孩子的慢动作。
❤ 父母教练检视
“管不住这孩子,听你们说,不听我说。”孩子奶奶总会表达这样的看法,认为孩子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而不愿意听奶奶的话。视频中听到孩子奶奶频繁地催促“赶紧”、“快点”,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也总是连续用责怪的语气,难怪会如此呢。
“只有感觉好才能做的好!”责怪她太慢、责怪她把衣服弄湿、责怪她又没穿鞋……,我们很容易看到她不符合我们要求的表现并表现出我们的不满,在被责怪的氛围里,她怎么可能听大人在说什么?她甚至会故意反叛。
但我今天需要检视的是,我即将结束和孩子的视频,听到孩子奶奶说“快拿过来!手机没电了!快点!”孩子有点不愿意,我接着跟奶奶说“你和孩子好好说,好好说她就愿意听。”孩子也重复,说奶奶应该这么说:“手机没电了,我去充电,好吗?”
虽然孩子很乐意地把手机给了奶奶,但在孩子的面前这样做是不是正确的呢?孩子会因此更不愿意听奶奶的话吗?我无法总是要求奶奶去改变,毕竟,她承担了我本应当承担的照顾孩子的任务,她年老精力有限,哪有那么多精气神去做那么多改变呢?那我该如何去做呢?
❤ 亲子分享
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只要你不责备孩子,你和孩子就不但是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是在互相尊重,并且会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
在传统的思维方式里,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惩罚,想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而付出代价。而事实上,惩罚总会使孩子感觉很糟糕。如果感觉很糟糕,他怎么会接受说教、怎么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呢?父母也在这种惩罚中陷入了与孩子的权力争夺,而且父母似乎在当时赢了,而孩子没有任何改进。
当错误发生时,试着去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急着去惩罚。比如当5岁的孩子把碗打碎了,不必急着说“我说什么来着?就怕你摔着,果真摔了,连个碗也端不了。”甚至还要说一句“怎么这么笨”,再加上给一些惩罚。何不换一种方式,先问问,“该怎么解决?”也许他会告诉你,“先把碎片扫起来,倒进垃圾桶”。你给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可以随后和他一起聊聊刚才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地上有东西绊倒了吗?还是因为一手端着碗一手还在玩其他玩具?……然后可以一起商讨以后如何去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也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也会促使他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允许错误的发生,并借此让孩子在受尊重的、良好的感觉中去改进。你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当我们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但是,一旦转变之后,事情就很简单了。相信我,关注孩子的下一个错误,那将是学习和改进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