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处于那个封建与开放冲突的交界点,有着那样有压力的背景,矛盾复杂的个性,因此他的一生都注定是在围城之内度过,可他的背影之后,却隐匿着许许多多似他般的人。
他们不是英雄主义,却也没有作恶;他们努力去评判鄙夷这个社会中迂腐可笑之事,却又在某些时刻不得不随波逐流;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独立,却无法真正的硬气,只能在多重矛盾与挣扎下逐渐封锁自己;他们挣扎不得解脱,沉默却又激烈;他们困于爱情与事业的围城之中,向往着头顶那一缕理想的光耀,却怎么也不能做到真正的重见天日。他们,便是代表着一部分中国旧时期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对现状不满,却又逃避;沉浸在理想之中,却又被现实残忍的叫醒。
方鸿渐渴望自由恋爱式的浪漫情怀,书中与他接触过的女人也不少,理想人选的唐小姐被苏小姐拦截后,最后为了摆脱事业上的失利,寻找感情的慰藉而与孙柔嘉结为夫妻,而婚姻的坟墓却是他最后悲剧的归宿。旧中国这样知识分子的这种婚姻与爱情的纠缠,可以比作现实与理想的纠缠。
会有这么一个疑问,方鸿渐在书中除了最后的失败还有什么?他的事业不成功,从他回国时学业未成便开始了,到他走向三闾大学干事时,被那里他所看不惯的某些知识分子,和那里虚伪勾心斗角的风气所挤兑,他是一个有自尊甚至说是清高骄傲的人,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职位,在后面也是受骨气的鼓舞愤然辞职。但我想,可能就和中国旧时期处在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泥沼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确是真挚的,他们也却是有念念不忘的远方,可被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他们创造的氛围所围绕以至于把生活过得像雾里看花一样的迷茫苟且。
可令人同样叹惋的是,当时以方鸿渐为典型的那一些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身也摆脱不了自己本身沉重的枷锁,他们是懦弱的甚至是无用的,却总是向往着理想国,于是无论怎么挣扎,也突破不了那一层厚厚的悲剧之墙。
围城之内,背影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盼望着出去,可真的出去了后,也许会痛心的发现,他又身处于另一座围城之内。
他们的人生充斥着未成,于是囿于围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