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同声合唱后 ,本本周我续看了关于中老年合唱基本研究与探讨,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老年合唱要做好发声训练
首先,要做好无声张嘴练习。老年合唱团要做到发声有共鸣,就必须保证全体合唱队员的音质与音色一致,一定要重视无声张嘴练习。练习时,注意放松下巴,不要上下移动下巴,要向后抬头,靠头的抬动来实现嘴的自然向上张大,老年初学者要坚持每天重复练习,直至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形成习惯为止,这样可以有效帮助老年合唱团实现音质的改善和口型的统一。其次,要做好软起音练习。软起音要求气息缓慢吐出,进行软起音练习可帮助老年合唱团在歌唱时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感,并感觉到正确的发声位置。练习时,要多唱弱力度练声曲,吸气要求慢而深,保证声音“软起软收”“有气就有声”,找到气与声的正确比例。并注意吸气状态,要保持腹部肌肉紧张度,在乐句唱完后才能完全松开。同时,要注意感受软口盖的逐渐上提感。软起音不仅常常在练习连音和长音时采用,而且可以帮助纠正喉音的毛病,通常采用慢吸慢呼的呼吸方法。再次,要做好“u”母音练习。通过“u”母音练习可以获得高位置头腔共鸣,以达到统一歌唱者高、中、低音区音色的目的。“u”母音练习能使声音竖起来,形成歌唱通道感,实现声音的丰满、明亮、松弛、圆润之感。练习时,注意打开“内嘴”,嘴唇成“撮口状”,形成上下管道状,要放松打开喉咙,使气息获得支撑,声音随气行。起音时,气息从下腹部涌出,通过胸腔、口腔,将声音打在硬腭上,至眉心间,向头前上方抛出。使用级进音程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采用八度下行音阶。最后,要做好母音转换练习。练习时,老年合唱队员要注意松开下巴,用牙关咬字,保持口型不变,通过唇、齿、舌、牙的协调完成母音转换,而且各个母音的声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老年合唱要做好共鸣训练
老年合唱在训练时,常常出现“尖”“挤”“压”“沙”等声音现象,导致缺乏声音融合度和合唱共性,主要原因是老年合唱队员容易产生下巴紧张、下颚僵硬、舌根紧张、软腭下塌等现象,应加强共鸣器官的调节练习以逐步改变音质。一方面,要加强哼鸣练习。有气息支持的哼鸣训练不仅可解决漏气、气不够等问题,帮助调整气声比例关系,使其能够成正比,还可以帮助歌唱者找到头声高位置的感觉,使其获得正确头腔共鸣,而且,还可使咽壁挺立,获得丰满有力的声音效果。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和口腔的开度,软腭上提,下巴放松,舌放平,舌尖抵下牙龈,感受眉心与鼻咽腔的轻微震动感。同时,注意哼唱不宜过强,音区不宜过高。当老年合唱队员可以很好地掌握哼鸣技术之后,要在“a”“o”“u”“e”等母音中逐渐带入“m”音,并集中声音往鼻咽腔处哼唱。另一方面,要加强弱音练习。弱音唱法可以去掉大声演唱时的多余力量,培养内在听觉,利于声音高位置的形成,首先训练中声区弱音唱法,然后向高音区和低音区扩展,可使高中低三音区的发声状态逐渐得到统一,避免出现“三截子”的声音状态。且保持吸气状态的半声唱法可以有效表现合唱的力度张力,增强合唱的力度对比,从而提高合唱的艺术感染力。
老年合唱要做好咬字吐字训练
首先,老年合唱队员要形成“张嘴咬字、用牙关咬字”的习惯,使用牙关咬字方法进行咬字吐字训练之初,老年合唱队员可能有“字不正”的情况出现,但一定要保持“腔圆”。因为,发音腔体共鸣、喉咙打开并保持低位置,是保证音色优美圆润的前提。因此,老年合唱团在进行咬字吐字训练时,一定要保持口咽腔的竖立、圆大和嘴唇的喇叭状态,且以牙关、舌头和软腭进行调节,做到声母快而准、韵母长而圆、归韵短而清、字头喷口有力、字腹圆润延长、字尾短收清晰。并且注意使母音与子音都归位在头腔面罩里。其次,老年合唱团的咬字吐字训练要做到横字竖咬、竖字前咬、宽母音窄咬、窄母音宽咬、扁母音圆咬、横母音竖咬、后母音前咬、前母音后咬。演唱时,要强调中心韵母的色彩,收声归韵在大多数韵尾作淡化处理,以保持合唱团的共鸣状态。所以,要根据具体合唱情况来采取相应咬字吐字办法,比如,在演唱《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速度较快的合唱作品时,很多字都可以不归韵收声,以保证音乐的连贯性和音色线条的清晰优美。再次,演唱前,可以让老年合唱队员在保证气息支持和口腔、胸腔、头腔共鸣的前提下,张大嘴念歌词,以降低合唱的咬字吐字难度,从而,统一全体合唱队员的声音音色和发声状态,达到音色融合的目的。最后,中外作品因语言的不同,其咬字吐字方法也存在差异,这样,不仅要训练老年合唱团的咬字吐字,还要遵循音乐的逻辑和语气语调,使二者在保持良好共鸣位置的前提下得到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