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蚂蚁在沙漠里赶路,遇到一位师父。师父问他:“为何匆匆?”小蚂蚁说:“我要去朝圣。”师父哈哈大笑说:“圣城那么远,你走得这么慢,生命又这么短,怎么可能到圣城?”小蚂蚁说:“没关系,只要能死在朝圣的路上,我就无比幸福!” 的确,小蚂蚁不知道圣城有多远、能不能走到、到了以后会怎样......但为什么还坚持要去朝圣呢?我认为,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因为它现在已经很幸福,自从走上这条路,就越来越幸福!
这是作家金惟纯在其作品《人生只有一件事》所讲的故事,他说小蚂蚁就是自己。如果有人问他:“假设人生可以重来,你想回到什么时候?”过去的他,会认真考虑,要回到二十几岁还是三十几岁;现在的他,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无须重来,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此时此刻真有这么好吗?当然未必。作者说:
主要是因为他如今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发生的一切。因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乐于分享和付出,并在其中不断超越自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他在这条路上看见无数前人的足迹,因此知道,这条路是为所有人准备的。
这条路就如孔夫子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篇》)
他如今完全理解孔夫子在说什么。金老先生还提醒我们: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无论你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愿意,就可以直接上路,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像我,走了那么多弯路,一大把年纪才上路。
看到这几段话时,笔者的内心似乎被点燃了,真的可以走上这样一条路吗?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学习怎样活好,怎样修炼人生的路。
这条路的第一步: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迈出这一步,谈何改变与修炼,也就无法上路。
一、什么是真实的自己?
真实意味着不隐瞒,不虚伪,优点是你,不足也是你,闪光是你,暗淡也是你。
在家庭中,在职场中,在各种社会场合中,我们在做真实的自己吗?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感觉:是否自在、松弛、坦荡、能量满满?我相信这样的人极为少见。尤其在所有场景中都能真实的人,一定是经历了修炼。我自知有很多时刻,尤其是在家庭以外,自己不是这种状态。
如果我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是证明自己的厉害,就是遮掩自己的不足,那么感觉必然是不自在的,紧绷的,拘谨的。如果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揪着不放,经常批判、否定自己,能量必然被极大削弱。
这种不真实的状态似乎成了一种时代流行病,而且越来越严重,很多人习惯带着面具生活,多数人乐于浅交、怯于亲近,因为亲密的关系需要展示全然的真实。
二、为什么很难接纳和活出真实的自己?
结合我查找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个早年在不良的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很难接受真实的自己。比如小时候父母怕我们骄傲,总盯着缺点,以批评、贬低为主,或者喜欢拿别人家的小孩比较。有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出于担心或者控制欲很强,总是把“不可以”、“不允许”挂在嘴边,长大后,我们主动替代父母,继续过这种“自我虐待”的生活:不是通过伪装来维持所谓的自尊,就是做事畏畏缩缩,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再者,由于生存不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还会用集体的标准来定义自己。渐渐的,我们对真实的自己不屑一顾,反而一味追求集体的认可,追求名声、权力、地位等社会标签,来武装自己。
三、为什么要接纳真实的自己?
即使很难,我们也要走上这条修炼之路。我们常说要爱自己,其实接纳自己就是爱自己。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接纳自己,你更无法让别人接纳你,你的内心永远得不到安慰;你不允许别人走进你的内心,这正是你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障碍。
本书作者金先生过去是《商业周刊》的创办人,而周刊一度面临绝境。杂志没人看,公司账上资金告急,借新债还旧债。所有的方法都想过了,没有效,所有可能的点子都试过了,也是做虚工,一种怎么努力好像都没用的感觉。
这时候怎么办?没有办法了。年底他只能把大家叫在一起说了散摊的一段话。跟大家承认,说他以前都在装,假装没事,假装自己很厉害, 他说如果还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还是一无是处。就不耽误大家了,散后的事情自己来承担,大家另谋高就吧!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那一席话叫做一无是处,老板好像不可以这么讲话的哦,但是恰恰是那一年公司转危为安,年后员工们都回来了,公司也没关。
很神奇对不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他说原来公司里边充满了假人,那些很年轻的编辑们写的文章他自己都看不懂,因为他们要假装自己是很有深度的记者,所以这些杂志拿出去根本就没人看。
而为什么他的那席话改变了局面?他自己分析如是:
1,以前他们都是用头脑在互动,而这段话是会让心敞开来,敞开来的心的震动是一种频率共振。
2,老板当着全体的员工,这样真切的忏悔,大家会收到。
等到大家都开始重新反思和忏悔这件事以后,团队成员才学会好好说话,好好写文章,写平常的文章才能够让大家接受。
乔布斯说:“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保持一无所有,保持一无所知。”
为什么要保持一无所有、一无所知呢?“
“有”和“知”是自己过去的经验。而人是经验的奴隶,早已被困住,自己却浑然不觉。 我们习惯用得失来定义自己,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是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人。
因为一无所有、一无所知,所以你不会对“有”和“知”有执念,所以你无惧失去。这就是初心的力量。
生命越真实,就越有力量。
四、怎样接纳?
接受真实的自己需要勇气,尤其是不足之处以及各种情绪,要学习全然接纳。这于我而言真的不容易,我一度是情绪的奴隶。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修炼,这是一条不好走的路。 就算看别人哪里不顺眼,也要立即反观自身,因为这些地方正是不愿面对的自己的真实。觉察、面对、了解,这是接纳的第一步。
冥想是一个不错的觉察自己的方式。我最近才开始践行的,试过便知它的美妙。感知身体与念头,没有评判,只是活在当下,活出真实。引用书中的一句话:“通过静心能看到自己的念头,那喋喋不休的自我对话充斥了未经检验的是非好恶”。(文末有冥想链接)
身心本是一体,如果动起来,头脑便会停止乱想,不论是舞动还是运动,我们都会离真实的自己更近。本人亲测有效。
作者金先生在书中介绍过他参加“神圣舞蹈”体验工作坊的经历,可谓“活在当下”的经典修炼,这种训练是通过复杂且不协调的舞蹈动作,使学习者处于身心压力下,诱发各种情绪。在混乱状况中,超越身体、心智和情绪的各自为政,从中体验“活在当下”。
作者体验到,自己一旦处于尴尬失能状态,内在情绪立即升起,头脑评判同步浮现,这种评判不是在评判别人,就是在批评自己。负面情绪和头脑评判一旦出现,人就完全疏离于当下,陷入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的窘境中,效能低到无以复加。
原来,放下评判,臣服于发生的事,就是活在当下。
接受自己,是一条在世上返璞归真的道路。这条路的尽头,站着一个有赤子之心、充满智慧的人!
https://mp.weixin.qq.com/s/MypzVvZXIETZaIxgfsOtcw冥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