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立体都是思维的抽象结果,而不是思维的本质,人类作为生命的思维是分主动和被动的,人们常说“思念”、“有个念头”、“万念俱灰”,这个“念”的概念就类似“点”,可以看作是思维的起点,“念”从何而来?“念”是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只要人活着就一直存在着,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无穷的“念头”在脑海里存在,人由“好奇心”和“偏爱”驱动会自主的聚焦某个“念头”,主动的思维就体现在人将“注意力”聚焦在“念”上的过程,这种“注意力”的聚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力之源”,被动的思维则是指那些没有被聚焦的“念”对被聚焦的“念”的影响过程,体现在被人“忽略”后仍然客观存在并产生人没有感知的作用。而“思”则是指人通过“想”的作用使“念”具有了方向性并在这个方向上运动,类似于“矢量点”。至于“线”、“面”、“立体”的概念,从主动的角度说,“注意力”可以看作是大脑计算能力的体现,在聚焦“念”的同时估算其他未聚焦的“念”并衡量他们之间的作用,聚焦的“念”与未聚焦的“念”及其相互关系就组成了交汇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关联,由于三种关联计算量的不同,计算结果也必定是从精确到混沌的,人通过这种计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过程就是人主动性的体现,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河图、洛书、易经八卦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简化计算量的工具模型,不过原理太过抽象不容易理解。从被动的角度来看“线”、“面”、“立体”,其实是周围环境对人作用的方式的体现,人的感知主要依赖于视觉、听觉、触觉,感知的顺序是面-线-立体,认知的顺序是象形-逻辑-物质,其中视觉和听觉侧重于脑的计算,触觉侧重于实际体感反作用影响脑的认知、平衡脑的计算形成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通常理解的“线”、“面”、“立体”是研究客观世界形成的概念,在描述生命意识的时候就比较抽象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世界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概念或符号去概括无限的世界,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保持对无限的敬畏,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就足够了!
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