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云裳
朗读、配图摄影:真念一思
特别说明:
本篇是我昨天参加,周三晚有声读书第三场活动朗读的作品。
该活动由徒步独行主办,每周三12::00-22:30,在周三晚有声读书活动群举办,欢迎大家参加。
参加方式请联系群主:徒步独行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朗读,就拜托大家移步这里:周三有声读书活动第三场现场,为我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吧!
(投票将于5月15日22:00截止)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无须为此篇点赞。投票不消耗能量!
本期推荐美文: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
第1章,序
当我们喜欢董卿时,到底在喜欢什么
董卿大红之后,网上曾有人问:当我们喜欢董卿时,到底在喜欢什么?
有人喜欢舞台上她的端庄、优雅,生活中她的美好、温柔。
有人喜欢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身上的古典美,宛如被书香浸透的灵魂开出的清雅花朵。 也有人觉得她努力的样子真美,是自己的榜样和精神偶像,“董卿,她就是一道光啊!” ……
而董卿认为,女人的姿态和容貌都是自己塑造的,“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天蝎座的董卿,似乎天生就“不安分”。
翻阅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对她的正面影响,但她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她也曾有过叛逆的青春,曾偏离过父母最初期待的轨道。
因为对舞台和自由有着本能的渴望,董卿选择了表演专业。大学毕业后,为了让自己从舒适区跳出来,她又报考了浙江有线电视台娱乐台,从此开始主持生涯。
从杭州时的小有名气,到上海时的如日中天,再到北京时的惊艳春晚,董卿用了10年的时间。
其间,她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才获得了旁人眼中“命运的垂青”。她也曾数次站在命运的节点上,清零过往,向上攀登,全凭一腔孤勇的“不安分”和活得更好的决心。 她说:“杭州的钟灵毓秀给了我灵动的底蕴,上海6年的工作使我明白了什么是大家闺秀,而北京则成就了我事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巅峰。”
巅峰之上,她还有更大的“野心”。 刚入行时,她的梦想是做一名有价值、受人尊敬的主持人。而在中央电视台安身立命12年,获奖无数,成为“央视一姐”以及国内最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之后,她却感到了倦怠。 于是,40岁的她,又一次“不安分”地选择了赴美深造——她始终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回国之后的董卿,多了一重母亲的身份。
但她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出生就封闭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相反,她比之前更努力地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永远都不会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 不久,董卿就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独挑大梁,继而以满腹诗书的才情红遍全国。 人们看到,经历岁月沉淀之后的董卿,就像从旧时光中走出的美人,如花解语,如玉生香,一举一动,都散发着灵魂的香气。 媒体盛赞,“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然而,董卿的走红,看似是节目的因缘际会,实际上却是她年复一年砥砺前行、厚积薄发的结果,是她将满腹书香酿成才识的回报。 接下来,《朗读者》诞生,其火爆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观众纷纷赞誉这档节目是一股“文化清流”。 筹备一年多,历尽煎熬,倾尽心血,所幸一切都值得。 董卿也让观众看到了她出口成章的才情和丰富深厚的内涵,以及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标准和一个知识分子的操守。 她不仅是节目主持人,还是制作人。 《朗读者》,是她送给自己“4”字头生日的礼物。
“当我们喜欢董卿时,到底在喜欢什么?” 或许,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审美的进阶,我们真正喜欢的,正是我们渴望成为的那个理想的自己。 曾经,女性的天空是低矮的,按照《第二性》作者波伏娃的说法,这个世界对男人和女人的态度从来就不同,男人无论年纪多大,都会被鼓励去获取成功,道路虽然艰苦,但也绝对可靠。女人一出生则会被鼓励待在安稳的环境里,享受舒适,然而有一天,女人发现幸福是一座海市蜃楼时,力气早已经在下滑的过程中耗尽。
所以,身为女性,想要获得成功,将命运掌握在手中,也就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磨难。 每一位选择披甲上阵、为自我战斗的女性,都是思想的冒险家,是现实的行动派,值得被尊重,被珍爱。 而董卿,又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女性的那种最美的品质与光辉——永远有向前一步、全力以赴的勇气,有撕掉标签、优雅转身的从容,也有倾尽所能,向着光亮奔跑,不断超越自我,挣脱年龄的羁绊,蹚过时间之河的勇敢与坚持。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言:“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这也是每一位渴望活出自我的女性努力的意义,为了风华长存,为了真实的快乐、真正的自由。 董卿说:“人的心灵应如浩渺大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别忘了,我们努力奔跑,因为成为自己是“生而为人”本该拥有的权利,因为我们配得上星辰和大海,值得度过闪闪发光、波澜壮阔的一生。 或者说,我们喜欢董卿,也是因为董卿本身就是一本美好的书,蕴藏着智慧、才华、修养,值得一再品读,静心感悟。 制作《朗读者》的时候,董卿认为自己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文字的光辉感召和照耀,但相对文本,更有意义的,还是背后的人,一个人的情感、故事和经历,才是永恒的财富。
这本书的意义也一样。 文字是溯源,是淘漉,是探询,是思考,是对照,但文字背后的经历,以及人性的光芒,才是真正可以打动人心,给人带来力量的东西。
最后,愿这本书成为一封“自我升值”的邀请函。
愿董卿的优雅和才情,在你的灵魂深处激起回响。
也愿你从中获得慰藉和启示,获得智慧和美好,获得召唤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