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认真练习写作,不是简单的重复日更。变化就意味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关于日记、想法、日更、深度文章这几种形式,公众号、简书、印象笔记这几种载体,如何使用和搭配,目前一锅粥,没有明确的想法。现在就逐个梳理清楚。
关于载体,昨天已经初步明确。公众号只发深度文章,简书用来日更,所有的草稿都用印象笔记来写。用印象笔记有两个好处,一是所有资料都在一个软件中,方便搜索和查找,同时也便于使用。二是印象笔记使用云端服务器,不容易丢失,同步在公号或简书的发表,可以算作一种备份。
在印象笔记中,我有专门记日记的文档,也有写作草稿文档,还有成果文档。成果文档比较明确,凡是完整文章在公号或简书发表的,都收入成果。难就难在日记和草稿的区分。
目前,我把一天的想法都记录在日记中,写作的时候会建立新的草稿,偶尔会以一些想法为基础,就整个复制过来。严格的说,内容是重复的。另一方面,日记的内容又会显得过于臃肿。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日记该记录什么呢?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已经感受,还可以反思,感恩,写点小确幸。深度思考与日期的关系并不大,虽然放在日记里也没什么问题,但总觉得单独拿出来更好。
运用以终为始的原则来思考,日记的目的是记录事情,思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整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这么来看,日记和写作是分开的。碎片思考的最终目的是整合成系统,通过文章输出。可以说,思考是构成写作的一部分。
顺着这个思路,把文章拆解开,大致含有几个部分:思考、故事、金句。我需要不断收集,目前金句有不少,故事比较少,思考没有专门收集的地方,需要建立一个。
有了素材只是第一步,还要进行刻意练习,比如今天听万维钢得到专栏中讲了一个实验,觉得很有意思,就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与万维钢老师的表述进行对比,找到很多处不足。富兰克林最初练习写作,也是这个方法,把报纸上的专栏用自己的话写完再对比,如此反复。
写作很简单,写好不容易,唯有不断练习和反思。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