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休讷
人人皆道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世世皆在以史为鉴,而知交替。时间的航船载着新中国砥砺奋进七十余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不论是过去奋进的第一个七十年,还是未来奋进的无数个七十年,我们都始终坚信:谈其个体,均有爱国之意;论及家国,举非无力之行。
作者张士义先生是一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者,其二零一九年出版的作品《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可谓图文并茂,笔力鲜活,字里行间尽显中华之风采。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读者都见证了新中国砥砺奋进七十年的辉煌事迹,并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心得体会。对于读者,这着实是一场视觉盛宴的享受。
作为一名大学生,长期以来我对于中国的发展历程都是零散、碎片化的记忆,从未有过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知,直到打开《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这本书之后,才让我先前对中国发展历程“系统性”的学习愿望得以实现。
全书通过带有引题的八个篇章,如穿针引线一般,取时间长线,以笔为针,将“新中国的成立”、“过渡时期”、“曲折探索”、“文革内乱”、“历史转折”、“市场经济”、“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这一幕幕如诗如画的绢本,生动形象地串联起来,加之以一百多幅重大事件图画和特制的路线图导读让我们从多维度、多视角地去解读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
我们因而感知到了此过程中新中国的坚毅和笃定,获取了历史的启迪和自我的觉悟。
本书语言风格独特,以理论为主,以生活为辅,使读者能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读下去。内容丰富而语言凝练,概括精确而资料翔实,确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
诚然,面对这样一部细作,倘若只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那断然是无法从中得到质的认识,只能是流于形式,滞于表面,这与不开卷也无异。
但如果每一个读者都追本溯源,做到偏僻入里,就一定会获益匪浅,如沐春风。从而在书本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获得心灵的洗涤。
回顾通读这部著作的过程,我产生了无数个瞬间触动,或震撼、或感动、或鼓舞、或自豪……
我因新中国胜利,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而震撼。想必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中华大地之上时,每一颗人心都会因为这种场景而备受震撼;
我也被过渡、曲折与内乱时期的各位英雄伟人的光辉事迹而感动,如含冤入狱的谭嗣同事件、石油铁人王进喜事件,以及后续涌现的先进思想家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系列人物的文学救国事件;
我还受改革开放后的解放思想和战略部署而鼓舞,一条条社会主义新思想,一幢幢屹立不倒的建筑,一个个飞速增长的数据都在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和鼓舞;
我更为实现新中国百年目标,奔向全面小康,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一直稳步前进而自豪……
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人民共同砥砺奋进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学习的课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然而,想要对新中国史有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那《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便是不二之选。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新中国史七十年的全部内容,以获取历史精神,树立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思维,完善历史认知,最后实现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全方位自信,乃至培养对整个伟大祖国的信赖和敬仰,激发爱国之意,荡起为国之举。
对于这部著作,我所领悟的意义在于,我们从中得到一场视觉盛宴享受的同时,这本著作也是我们去领悟、去感怀新中国历史征程的浩瀚和壮阔的阅读欣赏之旅,更是我们能够得到思想启迪,并付诸具体实践行动的理论来源。
过去的七十年对当代来说无疑只能成为一种借鉴,因为我们切身体会的光辉耀绩只是前人为我们争取到的一种美好结果,但历史都是在不断经历着起起落落,沧海桑田的更替变化,我们在新时代既要传承值得发扬的思想和精神,也要学会摒弃良莠不齐的糟粕。
新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对过去七十年的启发和学习,这也毋庸置疑。只有这样经由每一代中华民族共同学习、共同领悟、共同探索、共同付诸实践行动的中国史才能得以生生不息,绵延古稀之岁的命数,最终达到万寿无疆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