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11月12日,看着朋友圈里大家对购物车,剁手的吐槽,偶然间看到了曾仕强老师去世的消息,一时间内心暗淡忧伤,很长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今年的双十一,于我而言,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在一个大家狂欢的时刻,我的恩师曾仕强先生去世了。
李咏去世,我没有太大震动,看过他的节目,但没有80后的感情深,只是感叹世事无常。
金庸去世,想起了高中课上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光,感谢老爷子用笔构建了一个宏大壮阔又不失灵巧柔情的武侠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我都能找到自己,都有安身之处。
后来才知道大学同学大都不读金庸,在课上讲金庸武侠政治学的我像一个傻子一样孤独。
曾仕强老师走了,心中只有悲伤。
很多人不知道曾仕强老师是谁,可以看一下这个链接中的文章:
2
我听曾老师的课,是在11岁的时候,完整听完了曾老在《百家讲坛》的《胡雪岩的启示》与《易经的奥秘》。
当时只觉得这位老先生讲课风趣幽默,别人讲课都是站着,他坐在那里,一方面虽然看起来红光满面,和蔼可亲,但年龄可能不小了;另一方面,这位老先生的学问一定很大。
后来才发现,曾老讲解的《易经》的思维已然成为了我一生的底层操作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再去了解《道德经》,天地,人性以及中国式的关系等就变得容易许多。
之后也听过曾老讲解的《道德经的奥秘》,偶尔听听曾老讲三国智慧,直到现在,有时候我心中遇到难题或者想不明白一些东西的时候,还会去《易经的智慧》里找到对应的卦去听听讲解。
注:《易经的奥秘》只有15集,只是入门知识;《易经的智慧》共150集,全面讲解64卦。
前几天,为了写量子领导力的课题,还重新去看了一集《道德经的奥秘》。
没想到,曾老这就去世了。
3
对于国学这一块,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讲得好的大多是台湾的老师,南怀瑾,傅佩荣等,曾仕强老师也是其中之一。
在我个人的心目中,曾老就是当代的圣人。
他学贯中西,一生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纠正我们理解上的误区,创立中国式管理,用浅显但又准确的语言讲解中国人的人性;
他批判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观点,深爱着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
他对中国满怀信心,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又对科技的发展,对当代被西方文化影响的国人忧心忡忡。
现在大学里经管类专业介绍管理学总是先把西方的一些东西梳理一遍,然后稍微提提中国的渊源,接着又介绍西方的管理学理论。
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白活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是弹性最大,包容性最强,智慧最深的。
西方崇尚科学,崇尚理性,但科学是有局限性的,不确定,混沌,测不准是常态。
我们中华文化崇尚的是道学,我们的底层观念是阴阳观,知道世事会转化,做人做事不能一味求强求大。
我们敬天地敬祖宗,不会过度开采自然。
只可惜,这些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
4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曾老总是神采奕奕,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启迪人们的智慧。
虽然他不曾知晓我的名字,我的人生却因他而改变,今生被他指点过,真是人生之幸。
他让我明白天下的事情不是非对即错,非善即恶;
他让我体会潜龙勿用的耐心,明白飞龙在天的不易,谨记亢龙有悔的悲哀;
他让我知晓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人活着是为了改变命运,是为了给人类群体做贡献;
……
曾老很多话,当时听的时候我只是听到了,并不明白其含义。
譬如,
他说人类要警惕对于科技的应用,不能一味求新求变,要顺从“道”的规律,结果最近实验发现人体中含有塑料微粒。
他说不要急着表现自己,我撞得一头是血之后,才领悟到不做好准备,一表现就会挨打的。
他说人生就是自作自受,蓦然回首,今天的一切都是过去选择的结果。
……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犯一些错误,这样你才知道在当初就按照那些道理,按照那些普世且朴实的话语去做,才会越走越亨通。
一开始就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观念。人生路,正则通,通则大,大则远。
5
面对曾老,我有一大遗憾,去年在台期间,未曾有机会见到曾老,只在他的母校台师大的校园里走了走。
我想,当时的他应该在养病吧。
只可惜,我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他更不知道我是谁。
或许,对于一位老师而言,桃李满天下,就是他一生的光荣;
实践老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的期待,就是对他最好的致谢。
曾老走了,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足以让他永生了。
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担就交给了我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时间的话,读一读曾老的书,看看曾老的视频,体会一下民族记忆深处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