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日与成千上万人擦肩而过,因大家方向各异,所以不必回头。同行之人众多,尚且记不清名姓,辨不出面孔,又何苦徒劳。
约是七年以前,不经意间看了一本书,封面上你的名字默默记在心里,此后与这名字有关的一切都想去了解,我想,我是掉进了一个队伍。
队伍里人人手捧一本你的书,一边凝神阅读,一边慢慢行走。也不知是何时,我和他们有了一样的神态,相同的姿势。有时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望向同一个方向,哦,原来是你在那里。
于是我们就这样:看看书,看看你。
我在翻页的间隙,会偷偷幻想:你会不会突然停下,发现了我们的足迹,又或者,哪一天我鼓起勇气,跑上前去问候你。
但又觉得,这不近不远的距离,是时间,是地域,也是一片留白,一点神秘。
七年以前,还停留在一字开头的年纪里,身体发育的速度趋于停滞,而思想也被课本固定在框架里。几乎像是原地不动浑身失去了力气。所以寻找着一切的出口,在深夜里积攒了坚定,和想要冲出去的勇气,日光一照便立刻消失殆尽,镜子里还是懦弱的自己。
初中时写过一篇日记,题目是你的书名: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语文老师在课上朗读这篇日记,我和同桌在下面小声地谈论你,想到你已早早步入大学校园,而我们还在咀嚼你高中晚自习的随笔,时间与时间也有距离。后来换了同桌,她有所有你的出版作品,我得以坐享渔翁之利。看你的文字时,觉得你很近;合上书,还是觉得很远。在对距离感知的变化里,不知不觉走向下一个目的地。
高中有了网络的便利,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触新的讯息,原本小小的通道瞬间变得拥挤,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挤出了记忆。
上了大学,被周围的新鲜所吸引,开始与书籍渐离。等到发现时,惊讶于变化的自己。今年五月,翘掉半节语文课去北大见你。你帮一位友人宣传她的新书。那天的天气、公交车上的拥挤、你所说的话,都记不清了。只记得胸腔被激动充满,指尖有些冰凉,那些年远远的张望如今竟变成了几排座位的距离。时间真是令人惊喜!
听着你的声音,过往种种依次浮现:清晨的阅读,深夜的书写;上学路上的灵感,下课操场的想象……生动得好像时空都未曾改变。可那时,你还在我的书页里,在我的摘抄本里,而现在抬起头,你就在眼前。
又短又漫长。认识你已有七年。并非盲目的追随,而是有意义的注目。你一直先于我品尝生活的诸般滋味,而我默默在不远处,根据你的字句,揣测、臆想未来我终将会经历的那段路程。不知前路是平坦是险恶,但见你经风沐雨,依然执笔,心底也有了小小的勇气。不必笑我,每人信心的来源并不相同。
七年,与你的名字也那么相近。经年不久,许多个愿望在不经意间实现,现在的愿望是你能看到这些文字,有些枯燥,有些慌乱,但字字真心,愿你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