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 “百览群书” 同名公号:两年·100本,遇见更强大的自己,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最终都会成为你跟这个世界博弈的筹码。
■ 点击收藏《从10本书里精选出来的435个金句》
■ 点击阅读《千万别再瞎忙了,你要学会把时间转化为财富》
本人从事培训咨询行业十多年,期待总有一天成为培训大师。看完《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后, 急切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想成为大师的你,想管理好自己企业的你,想带领好自己下属取得成就的你,想说话有趣味性、逻辑性、煽动性的你。
有志于让自己成长的你,要明白——
● 成功不能随随便便,大师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炼成的。
● 做事要“专精深”,而不是“假大空”。
● 大师要有钉子精神,而不是乱承诺、吹牛皮、炫技能。
● 大师就是要在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做深做透,做成典范,而不是借宗教、国学、大师之名大发横财。
● 一旦有大师的德·精·专·深,你将受益终生。
1. 我们坚信品质为王,我们坚信一切都是从伟大的产品开始。—— 延伸阅读《没有好产品,就别谈增长》
2. 做自己所讲,讲自己说做,这是对客户负责人的最佳表现。
3. 客户价值导向评判的标准是为学员解决问题,确保学员发生改变,确保学员产生行动。
4. 要想整合行业,就必须用知识去整合。
5. 走向讲台的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不仅要能够授业解惑,还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6. 所谓专精深,就是在某个领域能做到“一米宽,一千米深”。
7. 如果一个老师唯利是图,他一定走不远。
8. 要成为大师,要成为典范,不仅在某个领域要长时间的研究,还要有长时间的实践。
9. 过大师关的标准就是讲的课要“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10. 要说大白活。也就是要把复杂的理论,尤其是深奥的概念用老百姓的语言描述出来。
11. 要不断重复,不断总结,因为不断重复和总结就是抓重点。
12. 课程必须要做到四个性:系统性、逻辑性、操作性和深入性。
13. 所谓改变,就是要么可观察到学员的行为发生改变了,要么可以直接拿结果来说话。
14. 一个老师能否成为一名大师,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的品德。
15. 首先要明确你要解决谁的问题,你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你一定要锁定你的精准客户。
16. 大师的思维是结果思维:以终为始,从后往前看。
17. 在调研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调研的技巧,还要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
18. 真正的研发就是让销售变得简单。(编者注: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山)
19. 放眼世界,凡是能被称为大师的,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20. 如果解决方案之间不能用语言构建出逻辑关系,那就不可能产生说服力。
21. 让人们产生记忆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类比法,就是把复杂的理论,用生活化的事物类比。
22. 如果你在开场不能引起学员的兴趣,你实际上在消磨学员对学习的兴趣。
23. 没有痛就不会有需求,就不会有兴趣,就不会有震撼,就不会有改变!
24. 如果没有激发员工的痛苦,一定不要给出解决方案。
25. 很多老师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把很多东西混在一起,导致学员听的很累,不知所云。
26.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就不要开始,如果没有绝招,就不要上台。
27. 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可落地,可执行,有步骤,可衡量”。
28. 系统思考和严谨的研发技术,这对于大师来说太重要了,这将让大师脱胎换骨似的发生变化。
29. 解决方案建模同样符合三个标准:有冲击力、记忆力和说服力。
30. 要对解决方案中的每一个方法进行解释,同时要把内在的逻辑关系讲清楚。
31. 决定一个课程的效果,不是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员能收获多少。
32. 在解释定义的时候,最好用类比法,就是用学员原来脑海里已经有的事务进行类比。
33. 真正的大师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条理化。
34. 图表给了学员掌握方法的路径、规范思路的框架和系统思考的模型。
35. 衡量一个课程的最终成果就是两个字“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如何课程都等于零。
36. 制定行动计划五要素:改进事项、责任人、达成标准、检查人、赏罚承诺。
37. 成功经验分享可以坚定其他学员落地的信息,也为他们提供了最佳的实践。
38. 为什么我们一遇到问题就发懵,因为我们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
39. 你解决20%的核心障碍,实际上整个问题基本页就解决了!关键就是对要解决的障碍进行优先级排序。
40. 质询可以让学员参与度更高,提升群策群力的质量,提高课程实效。
41. 真正伟大的演说家从来不是因为他的声音和语言,而是他的话语句句说到人们的心坎里。
42. 要想持续成为大师,就要把持续学习养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