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今年84岁,一辈子从事教育。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好老师。我看到父亲事业最好的时候应是78年到87年间。几件事让我特别钦佩他老人家。
父亲所在的王村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当年他在那里做教导主任,硬是将王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带到全市闻名,当年就有好多从城区或各县慕名来我校读书的学生。
还有就是80年代初,有一年老爸要被组织调到另外一个学区做联校长,类似今天的集团总校长职务。当时王村学校的师生舍不得父亲离开,又为父亲的升职感到高兴,纷纷送来礼物表示感谢与祝福。我记得礼物最多的是笔记本。多到我家圆桌上摞了三摞,每摞都有一米多高。用到我参加工作都还有。那时候我就在想,老爸怎么这么多人爱戴,我要做老师,也要做老爸这样的。
父亲调走以后,王村学校也渐渐没有了昔日的风光。后来几次回到王村,总听人说自从崔老师离开王村,学校就一天不如一天。尽管此话有恭维的成份,但也侧面反映出父亲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我们家一般都是跟着父亲的工作地迁徙。我在王村学校读完初中,我们全家就搬回到爷爷奶奶家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在王村度过。记得我们那时还小,家里有农田要春种秋收,每到这时候,爸爸就会请他的学生帮忙,简直就是学生的劳动实践课,拉车的,提水的,剥玉米的,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工夫就把活干完。还留下一个笑话,至今记忆犹新。有个男生打水时把我家的桶掉井里了,很是紧张。就急忙大声喊:崔老师,不好了,井掉桶里了!井掉桶里了!我爸问他:什么,井掉桶里?引得正在忙碌的学生们哈哈大笑,那欢乐的劳动场面,至今都在心头回荡。后来,每次到了农忙,爸爸的学生们都会来我家帮忙,而且乐此不疲。于是,我就忙里偷闲,在一旁观察谁最卖力,给递个水啥的。
学校里的也有一个老师,看我爸这样做既让学生得到劳动锻炼,又解决自己农活缺劳力的尴尬。就想学习我爸的做法,也让学生帮他家做农活,没想到却招到家长投诉。我当时还想不明白,明明爸爸说要请学生干活时,家长都是很支持的,我家邻居还说,快点帮崔老师多干点活,好让崔老师省下力气更好教你们。现在想来,家长心里有杆秤,爸爸用心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家长都非常感激,劳动成了他们报答老师的一种方式。若教得不好,家长心里就没那么支持了。而父亲也是王村中学的名片,他所带的班,能全部升入中专或高中。当时在农村能实现农转非,就是鲤鱼跳龙门,很有号召力的。
父亲不但老师做得好。同时也身体力行,教好了自己的四个儿女。首先,我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又爱着我父亲。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们。父亲成功培养我们姐妹四人实现农转非,他老人家当然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当时有很多老师,都没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好,留下一生遗憾。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就是老师,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老师多半就是不合格的。
父亲现在生活很幸福。我们姐妹们都很孝顺,围着老爷子转。他很民主,对我们婚姻的选择也给予很大的自由,不干涉。记得当年他很想让我嫁给他老同学的儿子,爸爸的同学长胜叔叔当时是某县的纪检委书记,那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我就是没同意,因为爸爸的教育就是要我们自己独立思考,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来我结婚时,长胜叔叔一家专门开着大奔来看我,是不是想看我嫁了个什么人,为什么不想做他的儿媳妇?后来我跟长胜叔叔一家无任何交集,但每回老家,就会有人告诉我,他们家在江湖的传说。我都会回怼,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几次以后,也就没人再敢提了。
做儿子,父亲也做得相当不错。记得母亲走后,家里就剩下三个光棍。爷爷,爸爸和弟弟。那时奶奶也去逝了,弟弟还没成家。就是靠父亲一人在家照顾爷爷和弟弟。不得不提,我爸的学习能力。母亲好的时候,父亲是从来不用下厨房的。母亲生病之后,父亲学会了所有家务。做饭更是拿手,父亲在深圳住的时候都会吸引我朋友来吃他做的大馅包子,好吃极了。除此之外,网络,电脑,智能手机,样样玩得转,上公交车会用手机买票,一车的人被他惊掉下巴。
现在他在家里,每天打打太极,还能带领村民上台表演。村委党支部需要时,就去坐坐,也乐在其中。
他老人家39年生人,什么苦都吃过。8岁沿街乞讨卖麻糖,十一二岁跟着奶奶去探监,爷爷被抓进监狱。爷爷是读书人,当年也考到潞安府第四名的好成绩。父亲也爱读书考进师范,有了工作。
有我眼里,父亲多才多艺,书法、绘画、地方戏,样样精通。体育也很好,他在深圳居住其间有六十多岁,有天早晨他在我学校操场上连做二十几个引体向上,被我学生围观,直呼爷爷太厉害了。学生告诉我时一脸崇拜。那时我也觉得父亲让我骄傲。
父亲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他乐观,坚韧。在艰苦的年代,带着一家人苦中做乐,生活也很有生气。有一年过年,我们都穿了新衣,望着父亲那件袖子都磨破的中山装,心里有点难受。父亲笑称,他这是毛边涤卡,仅此一件。他就是这样,岁月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现在还常教育我们说,你们赶上好时代,要好好工作,快乐生活,多给国家做贡献,吃亏是福。
有这样的父亲,是我们的福气!希望父亲照顾好自己,健康平安!暑假就能回去看您了。